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顺陵

顺陵

①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六里陈家村南(唐称洪渎原)。是武则天母杨氏之墓。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后,将其母之墓改称顺陵。陵园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略呈长方形,四周有围墙,四面各有一门。陵墓位于内城北半部,现高12.6米,底部为方形。墓周有石人、石羊、石狮、独角兽、石马等大批石刻。其中尤以陵墓南门的一对石狮和独角兽雕刻最为生动有力,是唐代造型艺术中的珍品。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唐肃宗子建宁王李倓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倓在代宗时进谥承天皇帝,葬顺陵。

③五代周恭帝柴宗训之陵。在今河南新郑市北。《旧五代史·周书·恭帝纪》: 北宋开宝六年(973),后周恭帝柴宗训 “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陵曰顺陵”。

④即五代南唐李璟墓,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四十六里、江宁县 (东山镇) 西南东善乡祖堂山南麓。


(1)在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8千米的陈家村南(唐时称洪渎原)。为唐女皇武则天母杨氏之墓。杨氏死于唐咸亨元年(670年),当时以王礼埋葬,称墓而未称陵。武则天即位后,永昌元年(689年)追尊其父为忠孝太皇,母为忠孝太后,改墓为明义陵。天授元年(690年)再追尊其父为太祖孝明高皇帝,母为明高皇后,改明义陵为顺陵。唐景云元年(710年)和先天二年(713年),曾两次废除陵的称号,但后人仍习称为顺陵。陵园原分为内外两城,占地110万平方米,略呈长方形。原有两层围墙,均已倒塌,仅存遗址。东西南北各有门,陵墓在内城北半部,现高12.6米,底部为方形,占地约3亩。有石人、石羊、石马、石蹲狮、走狮、石独角兽等约三十多件。陵墓南门走狮和独角兽各一对,体型庞大、雄伟,雕刻生动、有力,是唐代艺术珍品。外城中部原有碑塔寺一座,内立顺陵石碑,为武三思撰文,相王李旦(唐睿宗)书,文字中有许多是用武则天所创造的新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碑倒碎裂,散失各处,现仅存八块,十分珍贵。今存咸阳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即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墓。见“南唐二陵”。


猜你喜欢

  • 平刑岭关

    一名平刑关。即今山西繁峙县东一百二十里平型关。宋置瓶形寨,金称瓶形镇。《方舆纪要》卷40繁峙县“平刑岭关”条:“《边防考》:堡城正德六年筑,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增修,周二里有奇。”自古为交通要隘。

  • 黄郭戍

    北魏置,即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里城里 (旧赣榆)。《资治通鉴》: 南齐建武四年 (497),“将军王昙纷以万余人攻魏南青州黄郭戍,魏戍主崔僧渊破之,举军皆没”。即此。东魏改置义塘郡。北魏置,在今江苏省赣

  • 盘崖山

    在今河北阳原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 盘崖山“在顺圣西城北十五里。山高险”。

  • 高梁河

    ①又称高良河、高梁水、皂河。源出今北京城西北紫竹院公园,东流经西直门外高梁桥,至德胜门水关转而东南,沿什刹海,折而东南斜穿今北京内、外城,过天坛、龙潭湖,由东南十里河村注入古㶟水 (今永

  • 椑县

    又作稗县。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莒南县东北向城。东汉废。古县名。椑,又作稗。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莒县东南,属琅邪郡。东汉废。

  • 蓝靛厂

    ①又名鹿园。在今北京东便门东。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 卷4: “大通桥东有鹿园,方广十余里。地平如掌,古树偃仰,与高冢相错。……相传是金章宗时故址,今因畜鹿于此。” 明 《帝京景物略》卷2: “鹿园,

  • 平顶山

    ①在今山西广灵县北。《方舆纪要》卷44广灵县:“平顶山在县北三十里,其顶方平。”②在今辽宁抚顺市南。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于此,殉难三千多同胞。1972年建立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

  • 怀中县

    北周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广汉市北十六里新华镇(新兴场)。隋废入雒县。

  • 清凉城

    又名将梁城、清梁城。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南清凉城村。《水经·滱水注》: 堀沟 “上承清梁陂,又北径清凉城东,即将梁也”。《魏书·地形志》 蠡吾县有 “清凉城”。又作清梁城。在今河北省清苑县东南。本西汉元朔

  • 罗当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纳州。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天宝元年 (742) 属都宁郡,乾元元年 (758) 复属纳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