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门镇

龙门镇

①北宋置,属河南县。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四里伊河北。金改属洛阳县。

②北宋置,属邻山县。在今四川大竹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62渠州:龙门镇“在邻山县西四十五里”。

③北宋置,属巴西县。在今四川绵阳市西北龙门乡。

④北宋置,属南充县。即今四川南充市东北三十里龙门镇。1950—1956年南充县治此。

⑤即今黑龙江省德都县东北龙镇。1912年于此设龙门镇设治局。1917年改置龙镇县。

⑥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北龙门乡。明置巡司于此。


(1)在浙江省富阳市中南部。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口 7500。镇人民政府驻龙门,人口 5960。1950年为龙门乡,以境内龙门山得名。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改置镇。产稻、茶叶、金针菜。有造纸、化工、体育用品、汽车配件等厂。公路通市区。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孙权后裔集居。南有清康熙年间建同兴塔。(2)在福建省安溪县东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6.5万。镇人民政府驻下茂山,人口520。因驻地处龙门山,山势峻峭,岩崖两石夹峙如门,故名。1958年设龙门乡,同年改设官桥公社。1965年析置龙门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置镇。产稻、甘薯、茶叶、柑橘、龙眼、松、杉、竹等。有制茶、金属制品、石材等厂。建有水电站。新集公路经此。古迹有宋代“桂瑶”窑址。土地革命战争中共安(溪)南(安)同(安)特别支部建此。有林师柴革命烈士墓。(3)在江西省永新县西北部。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林家屋,人口 1220。以河流龙门溪为名。1950年属龙门、黄冈等四乡,1956年合并为龙门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置乡,1997年改设镇。产稻、木材、毛竹。有禾山中型水库及水电站。有农机、皮革、石灰、板鸭等厂和良种场、禾山林站。有公路接319国道。(4)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南部、伊河西岸。面积36.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新村,人口 1200。因背靠龙门山而得名。春秋时为周关塞。东汉灵帝时为八关之一。金设龙门镇。1961年建公社,198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等。有热处理材料、轴承套圈、化肥、矿山机器、化工、机械等厂。焦柳铁路、洛卢公路经此。有温泉。名胜古迹有龙门石窟、香山、白居易墓园等。(5)在湖南省平江县东北部。面积204.8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十都,人口 2000。因境内有龙门关,镇因关名。1956年设龙门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大口段、泉水二乡并入置镇。主产稻、甘薯,并产药材、茶叶、板栗。有砖瓦、鞭炮、农机修理、油脂、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厂。为县东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平修公路经此。(6)在广东省雷州市中南部。面积252.6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圩,人口2.5万。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龙门圩。因圩南的河流弯曲如龙,龙潭附近有石桥如门,故名。1950年为海康县第七区,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龙门区,1966年改龙门公社。1984年复置区,1987年改镇。地处龙门河中上游玄武岩台地区。产稻、甘蔗、菠萝、西瓜。有热带作物垦殖场和林场。有机械、制糖、食品等厂。207国道经此。(7)在海南省定安县境中部。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人口 3200。原名隆门,后改龙门。1957年设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改镇。产稻、甘蔗、黑豆、花生、芝麻、橡胶、胡椒、香茅等。盛产萝卜,特产荔枝、龙眼、波罗蜜、黄皮等。南部有种植和加工槟榔的习惯。有农机、自来水、粮油加工等厂。屯黄公路和塔龙公路经此。(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中部。面积233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圩,人口 2300。因明末清初龙姓始居,驻地两侧岭对峙如门,故名。1950年设龙门乡,1958年改公社。1966年改向阳公社,1968年复龙门公社,1982年改龙镇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龙门镇。产稻、甘蔗、薯类、香蕉、柑橙、竹子、荔枝、龙眼、砂仁等。有农机、爆竹、木器、副食品等厂。公路通小江、博学、张黄。(9)在重庆市梁平县西北部。面积57.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土门场,人口 1700。清嘉庆年间,因建场于六个相连的丘堡上,似龙入门而得名。1951年置龙门乡。1962年划为龙门、拱桥二公社,1966年龙门公社更名红日公社。1981年复龙门乡,1992年置镇。产稻、玉米、小麦、柑橘、蚕茧等。有印染作坊、粮食加工厂等。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渝巫公路经此。(10)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北部。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坝,人口 4000。1992年前为龙门乡。1992年龙门乡并入青义镇。1998年析出复置龙门镇。产稻、小麦、药材、油菜籽、水果、花生、甘薯。为区私营经济实验区。108国道、绵江高速公路经此。(11)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人口2万。因境内龙门山,故名。1949年为龙门乡,1950年置镇。1958年龙门镇、龙门乡合置新民公社。1981年新民公社更名龙门公社,1984年社改乡并入龙门镇。1992年擦耳、凤凰二乡并入。1993年改属高坪区。1994年擦耳乡划出。产柑橘、蚕茧。有绢纺、棉纺、丝织、机械等厂。素为区内商贸大集市。通公路。嘉陵江通航运。(12)在陕西省韩城市东部,东濒黄河,西倚梁山。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下峪口,人口2.9万。以镇北龙门山得名。北周天和五年(570年)齐斛律筑城于龙门,《韩城县志》“龙门关在龙门渡左”,均指此。1980年由龙门公社析设龙门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蔬菜。工业以采煤、焦化、电力为主。商业兴盛。有炼铁、焦化、化肥、水泥等厂及煤矿。侯西铁路、西禹公路经此设下峪口站。镇东北黄河铁路公路大桥通山西省河津市。古迹有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遗址,禹门口相传为大禹凿龙门之处。(13)在甘肃省临洮县东部。面积92.9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东二十里铺,人口 2260。以处龙口河岸得名。1949年前属窑店乡,1949年分设二十里铺乡,1958年并入窑店公社。1961年析设东二十里铺公社,1983年改设乡,2001年达京堡乡部分村并入改置龙门镇。产小麦、马铃薯、药材等。有砖瓦、粉皮加工等企业。定临、临渭公路经此。镇南有二十里铺汉墓群。


猜你喜欢

  • 陋室

    ①在今河北定州市南。《清一统志·定州》:陋室 “在州南三里庄。唐刘禹锡所筑,有铭”。②在今安徽和县城内。为唐刘禹锡为和州刺史时建。《舆地纪胜》 卷48和州: 陋室 “唐刘禹锡所辟。又有陋室铭,禹锡所撰

  • 大员驿

    明置,属儋州。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北南罗镇。

  • 高峣关城

    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南碧鸡镇。《方舆纪要》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 高峣关城 “在府城西,云津桥北。为关津总要处。《碧峣精舍记》: 滇海西斥舍舟登陆,俗亦曰高桥,稽之古志,桥实曰峣,以山形似秦峣关也。高峣

  • 平江起义旧址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三里三阳乡黄土仑。原为天岳书院,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在此发动湖南独立第五师一团部分官兵武装起义,一举攻克平江县城,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

  • 鲁王城

    元为应昌路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应昌古城。因弘吉剌部首领自大德末年进封鲁王,故名。

  • 石鳖潭

    在今浙江永康市南。《清一统志·金华府一》:石鳖潭“在永康县南五里。昔有人入山经此,遇一大龟,束之归,龟便能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上吴王,王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诸葛恪命燃老桑,煮之

  • 姑蔑

    ①一作姑末。在今浙江龙游县北。《国语·越语上》: 句践之地 “西至于姑蔑”。《左传》: 哀公十三年 (前482),越伐吴,“ (吴王孙) 弥庸见姑蔑之旗”。杜预注: “姑蔑,今东阳太末县。”②春秋时鲁

  • 罗洲

    一名海陵山。即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寰宇记》 卷158恩州阳江县: 罗洲 “在海口,回环三百余里,在县西。《图经》 云: 海中有鱼形如鹿,每五月五日夜悉登岸,化为鹿,小于山鹿。此洲乃百姓鱼盐之地也”

  • 大相国寺

    又名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市内。北齐天保六年(555)创修建国寺。后废为宅园。唐神龙初僧惠云重建。延和初,睿宗以旧封相王,改为相国寺。北宋至道中,太宗御题额改为大相国寺。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

  • 千佛顶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金顶右侧。海拔3045米。清道光《峨眉山志》卷2:千佛顶“在山顶,即千佛岩,下多高人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