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乐部中大夫、下大夫

乐部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为乐官之长,掌大学的教法,管理王国的学政,教国子乐德、乐语、乐舞。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唐六典》、《通典》、《册府元龟》诸书,都以大小宗伯当太常卿、少卿之职。然《周书·斛斯征传》说:“累迁太常卿,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宣帝嗣位,始升任大宗伯。可能是北周用卢植礼注之说,以大司乐当太常卿之职。保定四年(公元564年)五月改大司乐为乐部。乐部中大夫属春官府,正五命,掌教育和音乐之事。其副职为小乐部下大夫,正四命。《周书·唐瑾传》载:子令则,“大象中,官至乐部下大夫”。属官有乐部上士,正三命;乐部中士,正二命;太学博士下大夫,太学助教上士,小学助教中士,乐师上士、中士,乐胥中士、下士,司钟磬中士、下士,司舞中士、下士,司吹中士、下士,司舞中士、下士、籥章中士、下士,掌散乐中士、下士,典夷乐中士、下士,典庸器中士、下士。

猜你喜欢

  • 百石

    官俸级名,月俸谷十六斛。王莽改称庶士。见《后汉书·百官志五·百官受俸例》、《汉书·王莽传》。汉代粟石品级中的第十五级。西汉时长安游徼等属之;东汉时九卿之吏属之。

  • 广东司郎中

    官名。即“广东清吏司郎中”。

  • 异途

    清朝官员出身之一种。又称“杂途”。详“出身”。明清入仕途径之一。凡由荐举、捐纳、吏员入仕者,谓之异途。

  • 都茶场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置于行在,掌出卖钞引,以榷货务监官通管。

  • 建忠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末孙权置,领兵。骆统以此职领武射吏三千人,后兼领凌统兵。见《三国志·刘丝传》、《骆统传》。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宿卫或征伐。《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常劝(

  • 西路招讨使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西路兵马。

  • 司徒左西属

    官名。晋朝置,司徒府僚属,参掌左西曹。多以“夷雅有才识”之士充任(《晋书·荀组传》)。南朝沿置。陈六品。

  • 太子右率

    官名。即“太子右卫率”。

  • 选官

    主持铨选官吏的官员。《晋书·蔡克传》:“(司马)颖为丞相,擢为东曹掾。克素有格量,及居选官,苟进之徒望风畏惮。”时东曹掾典铨选官员。《梁书·王泰传》: “士多怀泰,每愿其居选官。顷之,为吏部尚书,衣冠

  • 防御州

    以防御使为长官之州。宋朝为六等州之第四等,位观察州下、团练州上。防御使不赴任者,以他官判、知,属官有防御推官等,又有防御副使专授左降官。辽朝亦置,低于团练州,设防御使、防御副使、防御判官、州学博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