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院

南院

① 即“南大王院”。②即“南枢密院”。③即“宣徽南院”。


官署名,辽朝置。辽太宗把中央政府分成南北两院,以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院掌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院掌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太祖初分迭刺夷离堇为北南二大王,称为北南院,其官也分南北,北院官员称北面官,南院官员称南面官、宰相、枢密使、宣徽、林牙、郎君、护卫皆分南北院。北院不理民,南院不主军。北枢密院相当汉官的兵部,掌管军政;南枢密院相当汉官的吏部,掌官吏;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南北府宰相总之。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于越掌论议,类似汉官的三公。见《辽史·百官志一》,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执楯

    汉代卫尉可属的低级武官。掌执循以司警卫,孔丛曾任此职。见《汉书·功臣表》。

  • 勋武前锋都将

    见“勋武前锋五职”。

  • 资政院

    官署名。清末中央咨议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宣布增设,次年设总裁筹办。宣统二年(1910)正式成立。掌议决国家预决算、税法、公债、法律(宪法除外),并其他奉旨交议事件。宣统三年九月,短时代行议会

  • 他库喇布勒哈番

    满语官名。汉译为“司务”。

  • 亦都额真

    即“伊都额真”。

  • 凭科

    官署名。清朝吏部文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掌理开写赴任文凭之事。设有经承等吏员办事。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掌理道府以下各官赴任文凭,颁发土司号纸。设经承以办理事务。

  • 南院宣徽

    官署名,又称宣徽南院,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置,掌南院御前袛应(供奉)之事。辽国的宣徽,视汉官之工部。其官有: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副使、知南院宣徽事、同知南院宣徽事。见《辽史·百官志一》。

  • 武备院兼管事务大臣

    见“武备院兼管大臣”。

  • 南京詹事府

    官署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将詹事府官属移往北京,原在南京的詹事府官署仍存,加“南京”字,称南京詹事府,但只设主簿一人,实无所职掌。

  • 飞骑尉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置,为散官八尉之一,正八品下; 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改大都督置,为三转勋官,比从六品。宋朝为第十阶勋官,秩从六品。金朝置为第十阶勋官,从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