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县大夫

县大夫

官名。春秋置。掌一县政令的长官。《左传·襄公三十年》: “赵孟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史记·赵世家》:“晋顷公之十二年,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


官名。县的产生始于春秋中叶以后,有的是由诸侯强大者灭弱小者以为县,如楚灭陈为县;有的是由于集乡聚邑以为县,如商鞅的变法,以小乡邑为县,《国语·鲁语》所载以三乡为县;有的是由于分私家之田以为县,如晋的六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春秋时县的长官的称号,楚国多称县公、县尹;鲁国多称宰;晋国多称大夫,如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其时县的长官直属于国君,只有守土之责而无专擅土地之权,与分封制下的大夫,其性质已经不同,春秋时县与郡为平行的行政机构,郡多设于边地,辖境较县为大,故至战国时遂以郡统县,县成为郡的下级行政单位,其时县的长官为县令,惟楚国仍称尹。参见“县令”,

猜你喜欢

  • 天福

    爵位名。为太平天国后期设置的六爵之一,简称为福。见“六爵”。

  • 门下省录事

    官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门下省置,员三人。哲宗时增为四人。南宋时,定为正八品。分掌门下省诸房公事。

  • 度支尚书

    官名。魏晋南北朝至隋初为尚书省度支曹长官。魏、晋、宋三品,梁十三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二品中,二十三年改三品,北齐三品,隋正三品。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改名民部

  • 符节御史

    官名。西晋武帝泰始九年(273),符节台省并入御史台,置符节御史掌其事。职掌与符节令同。东晋、南朝宋沿置。官名。西汉侍御史中有专掌符玺者二人,称为符玺御史。赵尧曾任此职,见《汉书·周昌传》。东汉特设符

  • 世臣

    ①世代在本国做官的贵族。《孟子·梁惠王下》: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②父辈老臣。《礼记·曲礼下》: “大夫不名世臣侄娣。”郑玄注: “世臣,父时老臣。”

  • 积弩将军

    官名。新莽置。《汉书·王莽传》: “复以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屯函谷关。”后省。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复置,领积弩营,辖二千五百人,担当宿卫之任。员一人,四品。孟观任此时曾率营兵出征关中。十六国后秦亦

  • 典计

    官名。唐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功局。员二人,正七品,为司计之佐,协掌度支衣服、饮食、柴炭之事。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宦官。宫中女官名。

  • 库真

    参见“库直”。

  • 州记室

    州门下吏名。南朝宋置,见“记室书佐”。

  • 官俸

    即官吏的俸禄。后世称薪水、今称工资。俸,也写作“奉”。汉朝的官俸是:大将军、三公俸,每月三百五十斛谷。中二千石俸,每月一百八十斛谷。二千石俸,每月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俸,每月一百斛谷。千石俸,每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