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兵参军事

司兵参军事

官名。①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改诸卫、太子诸率、诸王府、诸州兵曹参军事为之,炀帝大业三年(607) 均改为司兵书佐。唐高祖武德(618—626)中诸王府、玄宗开元(713—741)初诸卫、太子诸率所置先后复名兵曹参军事; 高祖武德中诸府、州改司兵书佐为此,三都、六府各置一至二员,正七品下,掌武官选举、兵甲、器仗、门禁、管钥、军防、烽候、传驿、畋猎; 诸州各置一员,上州从七品下,中州正八品下,下州从八品下。②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后置为属官,正八品。其下辖司兵局亦置。


官名。隋初雍州置兵曹从事,上上以下州置兵曹参军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郡,以州统县,置司兵参军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改司兵参军事为司兵书佐。唐武德初复改郡为州,改司兵书佐为司兵参军事,置于上、中州,掌武官选举、兵器甲仗及门户管钥、烽候传驿之事。上、中州各置司兵佐、司兵史以佐助司兵参军事办事。下州不置司兵参军事,以司户参军事兼司兵之职。

猜你喜欢

  • 太学

    学校名。周朝置为王公贵族子弟之学府,即大学,高于小学一级。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束发受教,学习成年人的各种礼仪。《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

  • 宣令舍人

    官名。即隋朝太子典书坊通事舍人,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唐朝复名通事舍人,隶右春坊。参见“通事舍人”。

  • 宿将

    官制用语,宿将,老将、久从军旅之将。《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太史公曰……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序》:“至乎孝武,元功宿将、略尽。”

  • 司成

    ①官名。又称“大司成”。一说即“师氏”。掌教国子。《礼记·文王世子》:“《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之贞。’世子之谓也。”又:“大司成论说在东序。”郑玄注:“论说课其义之深浅,才能优

  • 东阁学士

    官名。明朝殿阁学士。建文(1399—1402)中,改原东阁大学士而置。侍从皇帝左右,以备顾问。成祖即位后罢。

  • 密图瓦利伯克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理田产税务之事。喀什噶尔、叶尔羌各设五品伯克一人,和阗等地设七品伯克三人。

  • 军乘司司长

    官名。清末陆军部军乘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军乘司事。宣统二年(1910)撤。

  • 防城都督

    官名。北魏末诸州置,负责城防事务,位在长史、司马下。《魏书·李顺传》:“寻假(李裔)平北将军,(定州)防城都督。贼既围城,裔潜引(杜)洛周,州遂陷没。”武官名。北魏孝昌年间始置,为州军府督将之一,专城

  • 混补法

    宋朝太学招补新生的考试法。各地士人,经原籍给公据,召到保人,不论有无学籍,皆可参加太学入学考试,考本经大义一场,合格者补外舍生,称混补法。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以应试者众,改行待补法。宁宗时一

  • 公府辞曹

    公府诸曹之一。西汉始置,属丞相府,东汉改属太尉府。东汉太尉府有掾属二十四人,辞曹主辞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