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唐古特官

唐古特官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统称。唐古特原为西藏族之一枝,后用以通称西藏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定西藏官制,前后藏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选补。前藏有噶伦、仔琫、商卓特巴、业尔仓巴、朗子辖、协尔邦、硕第巴、达琫、大中译、卓尼尔、小中译以及第巴等官,后藏有商卓特巴、业尔仓巴、小商卓特巴、达琫等官,地方上有营官治民,武官有戴琫、如琫、甲琫、定琫等统称为唐古特官。


官类名。“唐古特”原是藏族的一种,后成为对西藏人的通称。唐古特官制是清政府干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制定的,分为文官、武官、营官(治理各寨藏民)、宫中官(掌达赖与班禅宫中之事)四个系统,分设于前后藏。唐古特官自三品至七品缺出,均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和班禅选补。凡是达赖和班禅的族属,不准挑取大小官目及职事喇嘛。唐古特官有以喇嘛充任者,则不给顶带。唐古特官至民国时期仍旧存在。

猜你喜欢

  • 北京都转运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辖区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初以临潢府为北京,设司,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改北京为临潢府路,以北京都转运司为临潢路转运司。三年罢。贞元元年(1153)以大定府为北京后,

  • 襄办

    官名。清末新设官署或办事机构职官。一般为总办副职,意即协助办理。其品秩视机构而异。

  • 司玄大夫

    散官名。金朝置,为司天监散官,二十五阶之第十一阶,秩正六品下。元沿置,为十四阶之第五阶,秩正五品。明洪武四年(1371)置,为钦天监散官,以授五官正。十五年废,改依文散官分授。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

  • 国务院法制局

    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机构之一。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七月十八日公布的《法制局官制》规定,掌下列事项:一、拟订法律、命令案;二、对法律、命令提出制定、废止或改正的意见;三、审定各部拟订的法律、

  • 飞骑将军

    官名。北齐置,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从八品上。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八品上。

  • 营构左都将

    官名。东魏置。掌邺城宫殿的营建,属营构大将。见《魏书·张熠传》。

  • 州军府右户参军

    官名。此职惟南齐设置,见《南齐书·百官志》。

  • 县仓房

    清代县衙内部分房之一,设经承以管理之。仅在大兴、宛平二县设置。

  • 良醖署

    官署名。明清皆设此署,属光禄寺,掌供酒醴之事。《明史·职官三·光禄寺》:“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各署正一人,从六品,署丞四人,从七品;监事四人,从八品……良醖供酒醴之事。《清史稿·职官二·光禄寺

  • 差车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理车驾之官。《左传·哀公六年》:“其臣差车鲍点”杜预注:“差车,主车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