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子博士

国子博士

学官名。西晋武帝咸宁 (275—280) 中立国子学,置一员,以教授生徒儒学,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为之,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并应对殿堂,备咨询顾问,隶国子祭酒。地位高于太学博士。南朝宋不置学,亦常置二员。南齐高帝建元四年 (482)置国学,设二员,位比中书郎。梁国学沿置,位九班。陈四品、秩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升为五品上。北齐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五品。隋朝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正五品上,文帝仁寿元年 (601)罢,唯置太学博士,炀帝大业三年 (607)改置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正五品。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学生者,分掌《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五经,求仕者上于监。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宣业,咸亨元年 (670)复旧。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35) 改制罢,徽宗大观元年 (1107) 复置四员;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改置二员,正八品。辽朝国子监国子学置。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正七品,分掌教授生员,考艺课,章宗明昌二年 (1191) 添女真一员,泰和四年(1204)减,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二年 (1210) 并罢。元朝集贤院国子学置二员,正七品,掌教授生徒、考较儒人著述、教官所业文字; 蒙古国子监亦置二员,正七品,掌教习诸生,于随朝百官、怯薛台、蒙古、汉儿官员家,选子弟俊秀者入学。元末乙己 (1365) 朱元璋置国子学而设,吴元年 (1367) 定制,置一员,正七品,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置“五经博士”。


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始立国子博士,限取履行清淳,通明经义者担任,如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其职掌除教授国子学生学业之外,并且备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南北朝于国子学中沿置。隋唐以后,国子学隶国子监,国子博士为国子学授业的最高学官。参见“国子学”。

猜你喜欢

  • 苏拉

    满语。清朝指在内廷及一些机关承担粗重杂役的人。宫内各处及内阁、军机处、内务府等部门均有之。“苏拉”意为闲散,因亦通指无职之闲散旗人。清朝内廷机构中担任勤务的人。军机处所用苏拉,通常在十五岁以下,且不识

  • 工部侍郎

    官名。隋初为工部头司长官。尚书省工部置,员二人,正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 (583)升从五品,相当于后来的郎中。炀帝大业三年 (607)始于工部尚书下置一人,协掌部事,成为工部次官。唐朝沿置。高祖武德七

  • 八品命妇

    金朝的内命妇分为八品。正一品的五员: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二品的九员: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称为九嫔。正三品的有婕妤九员,正四品的有美人九员,正五品的有才人九

  • 太子左清道副率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太子左虞候副率置,为太子左清道卫率副贰,置二员,从四品上。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改左虞候副率,玄宗开元(713—741)初又改定为左清道率府次官。北宋太宗至道元年

  • 明堂大将

    官名。北魏置,掌营建明堂等。《魏书》卷六七《崔励传》: “领军将军元叉为明堂大将,以励为长史。”亦称营明堂大将。

  • 荆湖行院

    即“荆湖等路行枢密院”。

  • 民政部

    官署名。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系管理全国公安、内务、民政之总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巡警部设。并入户部疆理、保息、赈救,礼部仪制、风教、方术,工部营缮和吏部所掌文职官员户籍等事宜。职掌全国

  • 明经科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汉代至南北朝明经为察举的科目之一。隋亦以明经举士,如韦云起开皇中举明经,授符玺直长,孔颖达大业初举明经,授河内郡博士。唐以明经为科举的常科,明经科中又析为五经、三经、学究一经、三礼、

  • 专达

    即“壮达”。

  • 左金吾卫上将军

    官名。唐德宗贞元二年(786)置为左金吾卫长官,一员,从二品,位大将军上,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 凡翊府之翊卫及外府佽飞番上,皆属之。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