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射声校尉

射声校尉

官名。西汉武帝始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位次列卿,属官有丞、司马等。领待诏射声士,所掌为常备精兵,屯戍京师,兼任征伐。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 (后31) 省,十五年复置,为五校尉之一,隶北军中候。掌宿卫兵,属官有司马一员。旧有虎贲校尉掌轻车,亦省并射声,故皇帝大驾、法驾出,则乘轻车随行。当时五校尉所掌北军五营为京师主要的常备禁军,故地位亲要,官显职闲,多以宗室外戚近臣充任。三国沿置。魏、晋以来隶中领军 (领军将军),迄至东晋初犹领营兵。其时别置二卫、四军诸禁军掌宿卫,五校职任渐轻。后罢其营兵,旋省其官。十六国多置。南朝复置,为侍卫武官,不领兵,仍隶中领军 (领军将军),用以安置勋旧武臣。北魏初领营兵,位次列卿,后罢其兵,成为武臣散官,定员二十人。北齐置十人,隶领军府所辖左、右卫府。西汉秩二千石,东汉秩比二千石,魏、晋、宋四品,梁七班,陈六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从三品中,二十三年改五品,北齐从四品。隋废。


官名,汉武帝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俸二千石,掌待诏射声士。所谓待诏射声士,须诏而射。此士皆善射者,能于冥冥中闻声而射中,故名。属官有丞、司马等。东汉射声校尉俸比二千石,掌宿卫兵,有司马一人,俸千石。吏员一百二十九人,士七百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四》。其后,魏晋、南北朝沿置,隋废。

猜你喜欢

  • ① 泛指官信。《太平御览·文部·启》: “服虔《通俗文》曰: ‘官信曰启’。”②专指密奏。《晋书·山涛传》: “涛再居选职有十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以帝意所欲为先”,“涛所

  • 茶马司大使、副使

    官名。明清置,见“茶马司”。

  • 皇华驿

    清朝设于京师之驿站。隶属于兵部会同馆,管理京师驿传事务。额设驿兵五百匹,马夫二百五十名,车一百五十辆,车马一百五十匹,车夫一百五十名。每年经费由兵部核明数目移咨户部颁给。

  • 同掌宿卫事

    官名。辽朝北面官,宿卫司官员,在总知宿卫事下。官名。辽代宿卫司长官之一,位在总宿卫事、总知宿卫事之下,掌宿卫之事。见《辽史·百官志一·宿卫司》。

  • 司宰正卿

    官名。即光禄卿,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光禄卿。

  • 南外都水丞

    官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为南外都水丞司长官。哲宗元祐五年(1090),令以三年为一任。徽宗宣和三年(1121)罢。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复置,于应天府置司。十年,都水事

  • 平章政事

    初为宰相的职衔名义。唐太宗贞观八年(634) 诏李靖“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渐演为官名。金朝尚书省置二员,从一品,与左、右丞相同为宰相,掌丞天子,平章万机。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 中书省

  • 众议院内务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二十九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十九人。掌审查内务事项。

  • 中央政治委员会财政委员会

    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 翼驭郎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