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度支使

度支使

官名。① 初为临时设置的使职。唐肃宗以战事费多,乾元二年(759) 以吕諲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充勾当度支使,德宗贞元五年(789) 窦参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度支使,掌计度天下军资粮仗之用。顺宗永贞元年(805) 以后停。②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 分三司使而置,一员,掌会计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用; 淳化四年(993) 复三司使,遂省,五年又置,真宗咸平六年(1103)罢。有副使一员,通签逐部之事。③清末东三省度支使司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奉天、吉林、黑龙江各一员,正三品,主财赋; 其属有佥事、科员、一、二等库官; 宣统元年 (1909) 省黑龙江一员。


官名。宋初设此官,掌管国家部分财政收支。度支的原意是量入为出,根据收入计划支出。宋初设三司使,总管盐铁、度支、户部。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分置三使。度支使掌八案:1、赏给(给赐等),2、钱帛(百官俸禄库藏钱帛、军衣等),3、粮料(三军粮料、军校口食、御河漕运、商人飞钱等),4、常平(诸州平籴),5、发运(汴河广济蔡河漕运、桥梁、三税等),6、骑(诸坊监院饲养牛羊马畜及市马等),7、斛斗(两京仓廪廥积,计度东京粮料、百官禄粟厨料等),8、百官(京朝幕职官奉料、祠祭礼物、诸州驿料等)。见《宋史·职官二·三司使》。参看“度支”条。

猜你喜欢

  • 弓匠固山达

    参见“司弓”。

  • 驿站提调

    元代驿站的站官。大站设二、三人,地位在驿令之下;小站一般只设提领。由地方提调长官从本处站户中选任,只受部札,不给俸。

  • 营幕使

    使职名。唐玄宗时已置,主皇帝谒宗庙沿路设置营幕事,有副使、判官。见《全唐文》卷二二《亲谒太庙推恩制》。官名。唐置,掌供应皇帝祭祀、朝会、巡幸、宴享和内廷需用的幕帟、帷帐以及有关陈设之物。后改同和院使,

  • 运筹司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海军处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三年 (1907) 设。掌筹画海战,考核教育、测绘等事。辖谋略、教务、测海三科。置司长一人,承发官一人,科长三人,科员六人,艺师二人,艺士三人,录事六人。三十

  • 小计部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计部中大夫属官,佐计部中大夫、下大夫掌国家收入、支出的帐簿。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成为计部次官。宣帝即位,六

  • 司武中大夫

    官名。北周置,多省称为司武。掌宿卫军事,正五命。武帝宣政元年 (578) 罢,改置司武上大夫。参见“司武上大夫”。

  • 中准使

    官名,东汉灵帝改平准为中准,以宦官任中准使,掌平物价,贱时买进,贵时卖出。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平准署》。

  • 钱帛都提点

    官名,辽置。辽代在各州(路)设此官,掌本州钱帛财赋。见《辽史·百官志四·南面财赋官》。

  • 著帐郎君司徒

    官名。辽朝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在著帐郎君节度使之下,掌著帐郎君族属之事。

  • 女直司

    官署名。金朝置。隶户部。通掌户籍、度支、财赋、仓廪诸务。以主事二员管领司事,秩从七品。人选由举人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