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殿前司

殿前司

官署名。五代后周始置,掌殿前诸班禁军,设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因其军精强,与侍卫司为禁军重要统领机构。宋朝沿置,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总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之政令。有都点检、副都检之名,后不复置,而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各一员为统兵官; 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为禁军三衙。南宋唯掌诸班直及殿前司诸军,置主管殿前司公事,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亦为重要将领之虚衔。西夏亦置,属次等司,为亲兵统帅机构,以殿前太尉为长官,又有殿前步军太尉等属。


官署名。后周始设,宋朝沿置,为禁卫官署。其官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掌管“殿前诸班值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藩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入则侍卫殿陛,出则扈从乘舆,大礼则提点编排,整肃禁卫鹵簿仪仗,掌宿卫主事。都指挥使以节度使为之,而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以刺史以上充(任)。”见《宋史·职官六·殿前司》。参看《文献通考·职官十二·殿前司》、《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简释》。

猜你喜欢

  • 显文阁学士、直学士

    官名。见“显文阁”。

  • 典石匠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造石器。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 卑职

    清朝官场用语。为州县官谒见长官时的自称。亦有高于州县官(如知府、道台等)而以此自称者,以示对上级的尊重和自谦。

  • 典客署令

    官名。即典客令。

  • 采地

    采地,即官员的封地,也称食邑或封邑。《汉书·王莽传上》:“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注:“师古曰:采,官也,以官受地,故谓之采。”

  • 骖乘

    骖乘,也写作参乘,又称陪乘,即乘车者之陪同,一般指陪君王之乘车者,以备顾问应对。古代四匹马拉一辆车,四马一车称“一乘shèng”。左右两边的边马称骖,左边的称左骖,右边的称右骖。《汉书·文帝纪》:“代

  • 三司户税案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户部五案之一。掌夏税。

  • 行取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指凡在外州县官内升,依规定年限,经保举可调京职,并经考选可补授科、道或部属官职之例。明朝创行,清朝踵行,康熙(1662—1722)时有授御史者。曾定三年一举行,每直省或五员、三员、

  •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官署名。明置于通州东张家湾,为户部直辖的盐课批验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隆庆六年 (1572) 革。官署名。明置,属户部,掌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之事。置大使、副使各一人,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俱裁

  • 左虎贲倅长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虎贲率上士属官,正一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