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官署。寺即官舍。《汉书·冯奉世传》:“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指郡国官署。寺,官舍。《汉书·冯奉世传》:“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后汉书·酷吏列传·樊晔传》:“涼州为之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改史馆置,隶秘书省,掌修国史、实录、日历。哲宗元祐五年 (1090) 改为国史院,隶门下省。
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二十人。
官场用语。宋朝凡官员被台谏官上疏奏论其罪过并请朝廷贬责,称为遭章。
即太子三师、三少。东宫三师三少的合称。西晋愍怀太子建东宫,始置六傅,以避司马师讳,改太师为太帅。六傅之名为太帅、太傅、太保,少帅、少傅、少保。自元康以后,诸傅或三或四或六,南渡以后惟置太傅、少傅。北魏
官名。即尚辇奉御。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尚辇奉御。参见“尚辇奉御”。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司福州路。二十年,改为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司。监治福州、建宁、泉州、兴化、邵武、汀州、漳州等路。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
清朝监生之一。指出于皇帝特赐,借助上代余荫得入国子监读书者。由八旗汉文官学生,算学满、汉肄业生考取者及临雍观礼圣贤后裔,由武生、奉祀生、俊秀入监者,俱为恩监。监生的名目之一。清制,凡由于特恩赐入国子监
章奏程式。汉朝尚书所拟章奏,文中必须有“敢告之”字样乃下。据《汉官典职仪式选用》,尚书言左右丞,敢告之如诏书律令。
官名。辽置,见“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