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祭酒从事

祭酒从事

官名。亦称 “祭酒从事史”。州府主要僚属之一。晋朝始置,掌州所置兵、贼、仓、史户、水、铠诸曹事,不设之州则以主簿治事。南朝沿之,无定员,梁自一班至流外四班,陈九品。北齐、隋诸州亦置,视九品,隋炀帝罢州置郡后废


州分职吏名。汉末幽、益、荆诸州牧均置从事祭酒,三国蜀于益州亦置之,其地位在治中下,议曹上。晋代改称祭酒从事,简称“祭酒”。《晋书·陶潜传》记潜为浔阳柴桑人,“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祭酒为祭酒从事的简称,《传》中说“不堪吏职”,似祭酒从事在东晋时已有职事,非若汉•蜀之制为尊老礼贤而设。南朝宋称祭酒从事史,无固定员额,序次在西曹书佐之下,议曹从事史之上,亦简称祭酒。《宋书·百官志下》说:“祭酒分掌诸曹:兵、贼、仓、户、水、铠之属。扬州无祭酒,而主簿治事。”据此记载,似南朝宋州不置分职吏,而设若干祭酒分掌诸曹事; 而《宋宁州刺史爨龙颜碑阴》载州吏名目甚多,无祭酒从事而有户曹三人,可见当时制度亦不一致。《南齐书·百官志》说:“州置别驾、治中、议曹、文学、祭酒、诸曹、部从事。”似南齐于祭酒从事之外又置诸曹从事,然不见史传。《隋书·百官志上》载梁陈诸州及扬州均置祭酒从事,位在西曹下。北魏司州亦置祭酒从事,见《魏书·官氏志》,东魏时兖州亦有祭酒从事史,见《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猜你喜欢

  • 尚书民曹郎

    即“民曹郎”。

  • 事故官

    明朝专指因事故谪贬罢免的官吏。凡因亲属处以极刑,或老疾不赴任所,或本人犯有笞、杖、徒、流之罪,或对上述诸事隐而不报者,均以事故谪免。

  • 典馔署

    官署名。明建文(1399—1402)中于各郡王府置,设官一人,掌膳食。永乐(1403—1424)初罢。

  • 员外司马督

    侍从武官名。初指定员以外添授的司马督,后成为正式官称,亦有员额。南朝梁隶左、右卫将军及太子左、右卫率,流外四班。陈沿置。北魏从九品下。北齐员一百人,隶左、右卫府,从九品。多以寒门之人为之。隋初沿北齐置

  • 白衣左右

    官名。北魏置。为皇帝、太子身边的侍从,多用亲信近臣,故权力甚大,升迁颇速。《魏书·恩幸传》:“(赵)脩本给事东宫,为白衣左右,颇有膂力。世宗践祚,仍充禁侍,爱遇日隆”,“旬月之间,频有转授,历员外,通

  • 乡先生

    春秋战国称辞官归乡养老的卿大夫。《仪礼·士寇礼》: “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郑玄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

  • 督练公所

    官署名。清末各省军政机构。光绪三十年(1904)设。掌理该省新旧各军及筹备粮饷、编练队伍等事宜。置督办一人,由该省原管之将军、都统、督抚兼充,总管所务; 军事参议官一人,承督办之命综理所务。下设筹备科

  • 大县

    县的等级之一。秦始定县为大小二等,西汉时规定万户以上为大县。东汉分大、次、小三等。三国复西汉之制,分为大、小二等,西晋沿之,东晋间亦如东汉分为三等。南朝宋齐梁陈复行大小二等制。北魏分县为大、中、小三等

  •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始置,为侍卫亲军步军统兵长官。宋朝沿置,一员,掌禁军步军诸指挥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为三衙长官之一,地位颇重,俗称步帅。徽宗政和四年 (1114) 定其品序

  • 啔府仪同三司

    官名。北魏置。《刁遵墓志阴》载司马楚之官职: “魏使持节、 侍中、镇西大将军、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琅邪王。”(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二二之三) 即“开府仪同三司”的异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