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起居注馆

起居注馆

清朝纂修皇帝起居注之机构,又称“起居注衙门”。隶翰林院。康熙九年(1670)设。五十七年裁,以其事归内阁。雍正元年(1723)复旧。额设日讲起居注官,满十人、汉十二人,翰林院掌院学士和詹事府詹事照例兼充,余由侍读学士、少詹事以下翰詹官内简充。掌侍值起居,记言记动。又设主事满二人、汉一人,掌文移; 笔帖式满十四人、汉军二人,供事二人,分掌翻译、收发文书及校对典簿。凡皇帝坐朝或举行典礼、祭祀、记注官均侍班,出行亦随侍,退而记载。记注体例,凡起居、谕旨、题奏、官员引见除授,均按日依次记载,并核以档册。次年依记注编纂上年事,月各二册,每年二十四册。先成草本,由总办记注官查核,送掌院学士阅定,注明记注官姓名及编纂年月,盖翰林院印封存。年底取出进呈,发下后送内阁储藏,副本存翰林院。


官署名。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置,常记皇帝言行,编纂起居注。由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馆务。设日讲起居注官满十人,汉十人,除翰林院掌院学士及詹事府詹事照例兼任外,其余由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简任,掌记注之事。并有主事满二人,汉一人;笔帖式满十四人,汉军二人,供事二人。分掌收发来往文书及校对典籍之事。

猜你喜欢

  • 小司徒上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次官,多省称为“小司徒”,员二人,佐大司徒卿掌民户、土地、赋役、教育、仓廪、关市及山泽渔猎等方面的事务。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北周依

  • 义曹

    官名。即太子左、右卫率所领勋卫,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太子左、右卫率为左、右侍率时置,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名“勋卫”。

  • 村公所

    村自治组织的执行机关。北洋政府时期设置。(1)山西省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实行“村自治”,村自治组织的执行机关为村公所,由村长、副村长和闾长组成。采取合议制。其职权为:一、办理行政官厅委办事项

  • 乐部下大夫

    即“小乐部下大夫”。

  • 行天水太守事

    兼行天水太守之职事。《后汉书·冯异传》:“帝复令异行天水太守事。”郡太守,掌治其郡。

  • 嫡子

    旧指正室之妻所生之子。清制,王、公嫡子一人得按定例袭封爵位,其余未封之嫡子与余子一同照例考授。

  • 辽阳行省

    即“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 典谒

    官名。① 战国置。内廷小臣。掌引见宾客。《韩非子·亡征》:“相室轻而典谒重,如此则内外乖。”太田方注:“相室,卿也。典谒,主宾客请谒之事者。”②唐朝置。中书省通事舍人属吏,十人。太子右春坊亦置四人。流

  • 太子右卫率府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改太子右侍率置,设长贰率一员、副率一员,掌东宫兵仗、仪卫,统亲、勋、翊及广、济等五府诸府兵,设长史判诸曹府,及录事、仓、兵、胄曹参军事,又有司阶、中候、司戈、执戟等属官

  • 头子

    宋朝官文书名。官员差出或赴任,有走马头子,可乘递马。官吏向商人购物,不即时付钱可给头子作债务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