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叙
元代官员按年资升迁的制度。元制,官员任满考核及格,即可评议升级。其迁转升等分为三个系统,凡随朝诸衙门及行省、宣慰司官,常例三十个月为一考, 一考升一等, 十五月进一阶;外任地方官,常三年为一考,或一考进一等,或两考进一等,或三考进二等。蒙古、色目官员不受此限,可以超迁。匠官只能在管匠官范围内流转。
元代官员按年资升迁的制度。元制,官员任满考核及格,即可评议升级。其迁转升等分为三个系统,凡随朝诸衙门及行省、宣慰司官,常例三十个月为一考, 一考升一等, 十五月进一阶;外任地方官,常三年为一考,或一考进一等,或两考进一等,或三考进二等。蒙古、色目官员不受此限,可以超迁。匠官只能在管匠官范围内流转。
官吏考核文书。明朝考察、检选官吏时使用。由吏部密托吏科都给事中及河南道掌道御史共分咨访,填写人匿其名。隆庆(1567—1572)后改称动册。
宋朝主管机宜文字、主管书写机宜文字与干办公事合称。官名合称。见“机宜”。
参见“布政使”。
即“拜察默拖喇哈番”。
屯田郎中、屯田员外郎通称。
官名。辽南面官,非常置。临时差朝官分使诸道审决冤滞案件。圣宗统和九年,命邢抱朴等五员分决诸道滞狱。官名。辽置,属南面分司官,分使诸道,审决积压的刑狱案件。《辽史·圣宗纪》记统和九年(公元991年)三月
即“平准行用交钞库”。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置,员三人,为临安府尹募职。九年废。
官名。宋初有内衣库使,后去“内”字。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大中祥符二年 (1009),改尚衣库使。
县分职吏名。晋置,《太平御览》九六六引《晋令》,阆中县有守黄柑吏一人,为县小吏之一,掌守护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