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于栗䃅

于栗䃅

北魏大臣。代人。鲜卑万忸于氏(后改于氏)。少习武,善骑射。登国(386—391)中,拜冠军将军,假新安子。皇始(396—398)初,与宁朔将军公孙兰率骑二万,潜自太原,袭后燕慕容宝于中山。以功进假新安公。永兴二年(410),率步骑一万镇平阳。后转镇远将军、河内镇将,赐爵新成男。泰常元年(416),筑垒河上,御东晋刘裕军,授黑矟将军号。八年(423),攻克金墉(今河南洛阳市东)。迁豫州刺史,进爵新安候。于洛阳之边辟荒安众,甚得民心。始光三年(426),与宋兵将军周几袭陕城,至三辅(今陕西关中地区)。进爵为公,加安南将军。平统万后,迁蒲坂镇将。改都督兖相二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枋头都将。累迁外都大官,平刑折狱,甚有声称。年75卒,赠太尉公。

猜你喜欢

  • 别吉

    见“别乞”(3) (1069页),“妣吉”(1260)页。

  • 教气艾

    又称“奔柴”。佤语音译。意为“做鬼的人”。解放前云南佤族地区对巫师的称呼。每个村寨有数个或十多个不等,通晓各种宗教仪式,会念驱鬼咒语和看鸡卜,除主持大的宗教祭祀活动外,还专门替人杀牲驱鬼治病。所取报酬

  • 阿里恩

    鄂伦春族饮食习俗。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沃利恩”,意为“吃生肝”。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即打到狍子、鹿、犴等野兽时,当即剥皮开膛,取其肝趁热生食。民间认为,吃生肝最能增强视力。使用驯鹿之

  • 观音寺白塔

    见“蓟县白塔”(2317页)。

  • 宝巴

    见“保八”(1680页)。

  • 二人台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亦称“蒙古曲儿”。原由一旦一丑表演,故名。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及临近的山西北部、河北张家口一带。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戏。由本地民间流行的爬山调与蒙古族及汉族民歌结合

  • 鄜延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沿宋旧名。治延安(今属陕西省)。辖延安府,鄜州节镇州及丹州、保安州、绥德州、坊州四刺史州。府、州共有县16、镇5、城2、堡4、寨18、关2。共有205809户。

  • 柏乡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为镇,元祐(1086—1094)初复置。后梁开平四年(910)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河东节度使、晋王沙陀人李存勖曾率将周德威

  • 耶律伊都之叛

    见“余覩之叛”(1100页)。

  • 明显法律

    见“哈斯木汗法典”(16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