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饭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以大米(或糯米)、小米、高梁米、黍、豆类混在一起焖制而成。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正月十五日乃“作五谷杂饭食之,亦以相遗……盖袭社饭相馈之古风也”。有祈求年内五谷丰登,招进五福之意。所用五谷因地而异,五谷比例亦不完全相同。饭做成后,异姓各家之间互相换着吃,当天吃9顿饭,民间相信吃9次五谷饭为吉。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以大米(或糯米)、小米、高梁米、黍、豆类混在一起焖制而成。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正月十五日乃“作五谷杂饭食之,亦以相遗……盖袭社饭相馈之古风也”。有祈求年内五谷丰登,招进五福之意。所用五谷因地而异,五谷比例亦不完全相同。饭做成后,异姓各家之间互相换着吃,当天吃9顿饭,民间相信吃9次五谷饭为吉。
1885—1960新疆锡伯族进步知识分子。全名乌扎拉·萨喇春。新疆锡伯营(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早年留学俄国,接受资产阶级教育。回国后,因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及辛亥革命思想影响,与本族知识分子
见“大策凌敦多布” (100页)。
壮族古代葬俗。流行于广西。在“桂林甄皮岩”、“柳江大龙潭”、“横县西津”、“邕宁长塘”、“扶绥敢造”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皆有发现。尸骨呈蹲坐姿势,头稍前倾,腰略弯曲,两手垂直或交叉置于胸前,下肢屈至胸前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中部偏西,海拉尔河与伊敏河汇合处。古室韦地。明为罕麻卫海刺儿千户所。清为呼伦贝尔副都统驻地,称呼伦贝尔城。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呼伦厅。厅境为索伦、新巴尔虎、厄鲁
见“隆闺”(2136页)。
明代蒙古的贫民。亦作吗固。意为“坏人”、“劣等人”。是封建领主对部分贫民的蔑称。生活贫困,无力缴纳赋税(阿勒巴),为领主服劳役和兵役,受领主和上等平民(赛音库蒙)的歧视,社会地位低下。有的沦为领主的奴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元统二年(1334),世祖子脱欢次子蛮子始受封。其子不花帖木儿(又作帖木儿不花)袭封。
①国民军绥远都统署之机关刊物。1925年2月创刊。铅印,16开。主要是公布各项法令。由教育厅负责编辑。刊载本区军政、民治之实况。内容有命令、民政、教育、实业、司法、警务、论著、讲坛、公牍、要闻和文苑等
?—434北魏时休屠胡(屠各胡)首领。平凉(治今甘肃平凉)人。征西将军金崖从弟。太武帝延和二年(433),从兄被安定镇将陆俟执杀后,于十二月被部众推举为首领。三年三月,引兵围魏西川侯彭文晖于阴密(治今
见“塔亭卫”(2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