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儋耳

儋耳

①都名。汉元鼎六年(前111)平南越后置。治所在今海南岛儋县西北,领至来、九龙二县,辖境为今海南岛西部地区。始元五年(前82)并入朱崖郡。隋大业三年(607),一说大业六年(610),析朱崖郡地复置,治所在义伦。唐武德五年(622)改置儋州。 ②古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云:北荒有儋耳之国。郭璞注曰:“其人耳大,下儋垂于肩上”;《说文》言南方亦有瞻耳之国,《山海经·海内南经》也说象郡之外徼有离耳国,即儋耳。应劭注《汉书》曰:“儋耳者,种大耳,渠帅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

猜你喜欢

  • 宣懿皇后哀册

    石刻名。为哀悼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的石刻。有汉字和契丹小字刻的各一合,刻于乾统元年(1101)。1930年出土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西陵即永福陵中,现存沈阳市辽宁省博物馆。汉文合

  • 阿徒罕

    ①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意为“采薪之子”。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温迪罕阿徒罕。 ②(1056—1120)金初将领。温迪罕(痕)部人。女真族。温迪罕氏。年17从完颜撒改、完颜斡带等统一女真诸

  • 索康

    藏语音译。西藏前藏贵族家族之一。自称为四世达赖喇嘛后裔。家族成员身致通显者有:索康古阴喀夏喀,康熙五十三年(1714)在与不丹作战中任指挥官;索康乃在雍正五年(1727)任江孜宗本;索康巴在乾隆三十三

  • 荆州记

    书名。①晋代范汪撰。已佚,仅见于陈运溶所辑《荆湘地记》及王谟《汉唐地理书钞》。《麓山精舍丛书》辑9条,文甚简略。 ②南朝宋善化崇人盛弘之撰。所著地志为3卷本,已早佚。清人陈运溶从《太平御览》、《世说新

  • 兵獳司

    唐时南诏衙署名。为军事机构,掌管军事机密情报。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 凯霖

    约1255—?元朝官员。祖籍西域,阿鲁浑氏。汉姓简,字和叔。成吉思汗西征时祖父哈只哈心归附,东迁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父阿散,仕元,任大名路税课提领,遂居大名(今河北大名)。幼读儒书。仁宗皇庆元年

  • 贞孝公主墓志碑

    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第四女墓碑名。1980年10月出土于吉林省和龙县龙头山贞孝公主墓甬道内。碑作圭形,高1.05米,宽0.58米,厚0.26米,完好无缺。现藏吉林省延边博物馆,《渤海史稿》、《黑龙江古代

  • 归化城土默特右翼旗

    清归化城土默特二旗之一。后金天聪六年(1632),俺答汗后裔俄木布避察哈尔部林丹汗侵扰,携古禄格、杭高等归附。后俄木布反,被平定。崇德元年(1636),编所部为2旗,称归化土默特,为内属蒙古,不设札萨

  • 十二台地

    清代内蒙古西部12驿站的土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始设。归化、萨禄庆、杜尔格、和林格尔、新店子、八十家子6站均在土默特旗境内;东素海、吉克素、巴彦布拉克、阿鲁鸟尔图、巴彦素海、察罕扎达该6站均在昭

  • 拓跋休

    ?—494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孙,景穆帝※拓跋晃子。皇兴二年(468),以皇叔封安定王,拜征南大将军、外都大官,以善断狱著称。孝文帝初,为征东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和龙镇将,抚防库莫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