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罗那他

多罗那他

1575—1634

藏传佛教觉囊派高僧。原名觉囊衮噶宁波。藏族。生于卫藏交界地之喀热琼尊(又称觉摩喀热)。出身惹氏家族。父名朗杰彭措,出生时头有白发,时称“白发婴”,初名斯觉多杰。相传其4岁时被认定为觉囊衮噶卓乔大师转世。初学经于觉囊寺(即觉木囊寺)。万历三十二年(1604),从乍米扬坎架札木素受比丘戒,并依卫藏众多师长学法。后任觉囊寺住持。时印度僧人因国内动乱纷纷进藏,他热诚接待、供养,并依印僧口述撰《印度佛教史》,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在仁蚌巴支持下势力大增。后在藏巴汗支持下,集资建达丹彭措林寺(后五世达赖更名甘丹彭措林寺,简称丹达寺),渐负盛名。应蒙古喀尔喀部之请,前往蒙古长驻传教,四世达赖赐以“大慈迈达里呼图克图”名号。在蒙古传教20余年,久居库伦(今乌兰巴托),深得王公百姓崇信,被尊称为“哲布尊丹巴”(藏语意为“尊圣”),蒙语又称“温都尔格根”(高位光明者)、“帕克托格根(圣光明者),成为蒙古掌教喇嘛。又先后被尊为“大慈诺门罕”、“博硕克图济农”,号为“转金轮彻辰济农汗”。晚年录完金字甘珠尔经,在藏巴汗支持下请180人抄写甘珠尔经200函。崇祯七年(1634),于库伦圆寂,转世为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之子札那巴札尔,即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此后依次转世。所著《印度佛教史》(即《印度正法宝弘扬史明示》)最为有名,国内外均有译本流传,为研究印度佛教史权威著作。所著《多罗那他秘传》(3部)、《自传》、《显密法门》、《觉囊寺志》、《丹达寺志》等均很出名。

猜你喜欢

  • 陈子名

    ?—1383土族第一代陈土司。一作陈子明。本为汉族。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元末为淮安右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率众归明,受封随征指挥佥事。洪武十六年(1383),阵

  • 纳失失

    元代一种织金锦缎名称。又作纳石失、纳赤思。《元史·舆服志》:“纳石失,金锦也。”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此种锦缎“缕皮傅金为织文”,华丽名贵,种类甚多。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很早即由回回商人运销至蒙古等

  • 牙孙

    蒙古语音译,又作牙速。《元朝秘史》译作“骨头”,《华夷译语》释为“骨”。即“族系”之意,为蒙古氏族部落制度下的一种亲族集团。古代蒙古社会的基本因素为斡孛黑(氏族),随着人口繁殖,斡孛黑分衍为若干个,凡

  • 瑶刀

    瑶人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皆短刃而长柄,以木或竹作刀鞘,多无纹饰,然甚锋利,南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载:湖南一些瑶人以“钢精”炼制成的“黄钢刀”,可以一挥斩断牛腰。男子外出,通常系于腰间。

  • 绥远特别区

    民国时省级行政区划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加紧部署蒙古地区的军政设施,民国三年(1914)一月首先设置绥远特别区。将原阎锡山管辖的归绥道萨拉齐、托克托、丰镇等12县,原绥远城将军直辖的归化城土默特

  • 混沌歌

    土族神话史诗。流行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及民和县官亭一带。歌词分:起唱、混沌、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周末等部分。其中周末部分主要演唱老子、释迦牟尼、孔子3个历史人物的诞生,以及道、释、儒三教的创立,受汉

  • 张北县

    县名。在河北省西北部。清初为内务府太仆寺及察哈尔牧场。雍正三年(1725)以其地渐次招垦,外来垦户日多,置张家口理事同知厅,隶直隶口北道。光绪间(1875—1908)改为抚民同知,移治口外旧兴和城。1

  • 胡覩衮

    ①见“耶律乙辛”(1306页)。 ②见“耶律弘古”(1308页)。

  • 渠阳军

    宋军事辖区。元祐二年(1087)改诚州置。西州兵马及守御民丁。时有溪峒少数民族※杨晟台,乘机攻文村堡。知渠阳军胡由措置无术。各族民众与西融州粟仁催等屯集至万人,湖南各族人民纷起响应。宋廷议废堡砦,撤戍

  • 德沁扎布

    ?—176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和硕亲王※善巴孙,达什敦多布次子。雍正十一年(1733),袭札萨克和硕亲王。乾隆十六年(1751),授所部副将军,寻授副盟长。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