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昭寺志

大昭寺志

书名。全称《大昭寺志水晶鉴》。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年)撰。成书于1645年。全书21页,收在《五世达赖全集》。另有单行本传世。主要记载吐蕃松赞干布时建大昭寺始末。该书对唐以来藏族历代政教首领为修葺及扩建大昭寺之事迹记载甚为珍贵。书中尚记述寺内所珍藏之文物。德国格伦威尔于1919年将此书译出刊行(附藏文原文),海德堡本。

猜你喜欢

  • 宜穆图

    ?—1654清朝武官。蒙古正蓝旗人。博尔克氏。世居敖汉地方。初任牛录章京。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杜度征明,至山东,与梅勒章京明安达礼败敌马步军于三河。顺治元年(1644),与固山额真宜拜等入山海

  • 镇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大德十年(1306),阿里不哥第三子乃剌忽不花之子孛罗始受封。阿里不哥第四子剌甘失甘之子那怀(又作那海)于至治三年(1323)袭封。

  • 素齐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素赍。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四月,西夏派遣使臣素齐咩布移则等人赴宋朝贺乾元节。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官职品位不详。

  • 楚勒罕

    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等族向清朝贡纳貂皮和互市的场所。亦作出尔罕。源于蒙古语“楚固拉干”一词,意为“盟会”。初设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城西北40里之因沁屯,乾隆六十年(1795),改在城中。清制:布特哈

  • 里布加布

    旧时四川凉山彝族习惯法。彝语又称“尔德杰威”,意为规矩、道理。用以处理一切社会问题,人人必须遵守先例,遇事援引、参照以前执行的习惯办法,彝称“跟路路”。但历代也有一定的改进与灵活变通。主要内容包括几个

  • 保泰

    清朝大臣。又名俘习浑。蒙古正白旗人。纳穆扎尔第三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受命驻西藏办事。四十八年(1783)回京。五十五年(1790),任驻藏办事大臣。五十六年,廓尔喀侵入后藏,占据聂拉木,其因

  • 主户

    参见“沟主”(1135页)。

  • 苏戛

    见“耶莫”(1300页)。

  • 蕃学

    西夏学校之一种。景宗元昊于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建。以谟宁令(天大王)野利仁荣主其事,将《孝经》、《尔雅》、《四言杂字》译为蕃语,用蕃文(西夏文)书写,教授学生。学生皆选自蕃、汉官僚子弟。学成后

  • 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兀慎(乌审)部领主。一作兀慎打儿汉台吉,简称打儿汗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玄孙,※兀慎阿害兔子。游牧于大同守口堡塞外。所率兀慎部为俺答汗六大营之一,为俺答汗得力臂膀,闻名塞上。隆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