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县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睛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北旧津里;旧有依《辽史》误指在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其民与睛州所属大多被辽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置嫔州(治所在海城县东北向阳寨)统之。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睛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北旧津里;旧有依《辽史》误指在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其民与睛州所属大多被辽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置嫔州(治所在海城县东北向阳寨)统之。
即“高泮弼”(1915页)。
见“俄罗斯族”(1685页)。
即“内务府三旗护军营”(310页)。
傣语音译,意为“侍从”或“侍卫”。解放前云南车里宣慰使的私人武装警卫,类似亲兵。凡宣慰使所属家臣的子孙,从佛寺学经出来后一般都是为宣慰使担当一段时间警卫,日后方能升迁。平时主要任务是轮流在宣慰使家守卫
河名。亦称“阿术浒水”。“按出虎”亦作“阿注浒”、“阿触胡”、“阿术火”、“阿之古”、“按出浒”、“安术虎”等,女真语,“金”之意。清称阿勒楚喀河。今称阿什河,为松花江支流之一。女真族因发祥此河流域而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子。至元四年(1267),封云南王,出镇云南,兼辖大理、鄯阐、察罕章、合剌章、赤秃哥儿、金齿等地,立大理等处行六部治之。受命诏谕安南,使其王来朝,子弟入质,编民出
即“石盏”(447页)。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乾隆四十三年(1778),任商卓特巴,为其师萨玛第巴克什立传。五十六年(1791),授札萨克喇嘛印,经达赖喇嘛提名,被任命为噶伦,陪同清廷官员查抄羊八井沙玛尔巴红帽派寺院。五十
见“咱雅班第达”(1628页)。
中国古族名。参见“徐夷”(18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