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寿山

寿山

1860—1900

清末将领。汉军正白旗人。袁氏。吉林将军富明阿子。光绪二十年(1894),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进犯中国辽东,自请从军,任镇边军步队统领,数与敌战,攻克草河、草河岭、连山关等地。与日军激战于凤凰城,身负重伤,仍奋战不辍。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令其兼统镇边全营骑兵。次年,清军收复海城,率骑兵于辽南侦敌,与敌激战于汤岗子。因战功,升知府。二十三年(1897),调任镇边军左路统领,驻军于瑷珲。二十五年,署黑龙江将军。任内,为防御沙俄进犯,加强战备,添募十五营,采用练军编制,亲赴上海购军械,并大力实行剔厘奸弊,严明赏罚等措施,手订《行阵操法》,图绘要隘以备战。二十六年(1900),沙俄分6路进攻中国东北,制造“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等惨案,并焚毁瑷珲。他联络东三省共谋抵抗,指挥自卫反击,围攻哈尔滨,此役因吉林将军长顺的破坏而失败。时清政府命与敌军议和,因不堪屈辱,服毒自杀未死。继在敌军炮火中卧棺中,命部下向其开炮,弹中左肋,仍不死,又连呼卫兵击其小腹,乃亡。所留遗命书,充满爱国忧时思想。

猜你喜欢

  • 蕃长司

    唐宋元时期管理蕃商、蕃坊的机构。时来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为便于出海经商,常聚居于城镇之一隅,时政府设蕃长司置蕃长统察公事,负责征收贡税,组织宗教活动。顾炎武言:蕃客“伙首住广州者谓之蕃长,因立蕃长司

  • 都拉特部

    即“杜拉特部”(962页)。

  • 石抹常山

    ?—1254蒙古国将领。契丹族。青州防御使※石抹高奴子。窝阔台汗元年(1229),以父伐金卒于军,袭为千户。蒙哥汗三年(1253),擢总管,领兴元(今陕西汉中)诸军奥鲁(蒙古语,意为老小营)屯田,并领

  • 库尔察克

    ?—1836清代新疆塔吉克族民族英雄。一译库勒恰克,原名依达也提。新疆色勒库尔(今塔什库尔干)提孜那甫村人。幼年家贫,为人牧畜。13岁,被浩罕军掳卖至布哈拉为克仁家奴,故名“库尔察克”,塔吉克语意为“

  • 马草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子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

  • 阿史那匐延都支

    见“阿史那都支”(1233页)。

  • 晋代匈奴十六王

    匈奴官号。共八种,各分左右。即左右贤王、左右奕蠡王(汉代称谷蠡王)、左右於陆王、左右渭尚王(汉代称渐将王)、左右朔方王、左右独鹿王、左右显录王、左右安乐王,凡16等。为单于重要辅政之臣。皆由单于子弟充

  • 洪台吉

    即“鸿台吉”(2117页)。

  • 盛乐城

    地名。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西汉时为定襄郡治所。魏晋时曾是拓跋鲜卑部及以后建立的代国之政治中心和都城。曹魏甘露三年(258),拓跋力微从河套北部迁此,举行祭天大典和部落大会,进一步确立部落联

  • 克臭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领主。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四子※阿尔苏博罗特孙,五乎囊台吉子。初驻牧于山西偏关外,后该地被俺答汗占据,遂与宾兔等西牧甘州(今甘肃张掖地区)塞外。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