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帝师

帝师

佛教最高职称。即皇帝之师。汉成帝曾尊张禹为帝师。吐蕃王朝赞普(王)曾尊本教师、佛教高僧为师。西夏仁宗曾封高僧为帝师,位在国师(秩一品)、诸王之上。当时有吐蕃高僧热巴,曾在内地受封过帝师。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即位,封吐蕃乌思藏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领袖八思巴为国师,命统领全国佛教寺院僧尼,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七年(1270),八思巴升帝师;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名宣政院。元制:历朝皇帝即位,必以吐蕃高僧为师,并从受佛戒;帝师既领宣政院事,院使、帝师辟举,其位居第二之院使必以僧人充任,帝师颁布法旨,与诏敕并行于全国各大寺院及吐蕃全境军民,遂成为有元一代所特有之体制。终元之世,吐蕃高僧受封为帝师、摄帝师或国师、领宣政院事者,先后有14人,即(1)八思巴(1264—1276、1279—1280)、(2)亦怜真(仁钦坚参,1276—1279)、(3)答儿麻八剌剌吉塔(达玛巴拉,1282—1286)、(4)亦摄思连真(意希仁钦,1287—1294)、(5)乞剌斯八斡节儿(扎巴沃色,1294—1303)、(6)辇真监藏(仁钦坚参, 1304—1305)、 (7)相儿加思(桑结,1305—1314)、 (8)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贡嘎坚参,1315—1322、1325—1327)、(9)旺出儿监藏(旺秋坚参,1323—1325)、(10)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贡嘎勒贝迥乃坚参,1327—1330)、(11)辇真吃刺失思(仁钦扎西,1330-1333)、(12)公哥儿监藏班藏卜(贡嘎坚参,1333—1358)、(13)喇钦·索南罗追(约1358—1362)、(14)喃加巴藏卜(约1362—1368摄职)。《元史·释老传》所记稍异。此外,尚有录撒堪补(约1323)、管着儿监藏国师(约1365)亦曾颁过法旨;胆巴国师于皇庆间(1312—1313)追封为帝师。明灭元后,撤除宣政院建置,罢帝师封号。

猜你喜欢

  • 图瞻

    清朝武官。蒙古镶蓝旗人。初居巴育特地方。后金建国初,率子弟族人归附,努尔哈赤以贝勒女妻之。以其所统人丁分编一牛录,令其管辖。未几,管梅勒章京事。崇德七年(1642),从征明,围锦州,率本固山兵败松山援

  • 火站河

    见“药杀水”(1603页)。

  • 汉阳郡

    古地名。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天水郡设。以位于西汉水之阳而得名。郡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辖十三城。三国魏时仍改名天水郡。原居民多氐、羌。

  • 韩宝

    ?—1385撒拉族土司始祖。旧名神宝,明初始改为韩宝,取“韩”与“汗”的谐音。青海循化(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受元封为积石州(治今循化县)世袭达鲁花赤(镇守官)。明洪武三年(1370)

  • 哥舒阙部

    见“哥舒”(1835页)。

  • 质孙

    见“质孙宴”(1467页)。

  • 地粟袁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五代首领。约为4世纪中期人。东胡后裔,郁久闾氏。※跋提子。父卒,继领柔然部众,仍役属于鲜卑拓跋部,岁贡马匹兽皮。冬率部入牧漠南草原,夏还居漠北。卒后,柔然分为两部,长子匹候跋继其位居

  • 昌术

    见“耶律合柱”(1310页)。

  • 豆卢瑑

    ?—879唐朝大臣。字希真。河东(今山西境)人。先世鲜卑豆卢氏。祖豆卢愿、父豆卢籍,皆以进士擢第。大中十三年(859),登进士科。咸通(860—874)末,累迁兵部员外郎,转户部郎中知制诰,召充翰林学

  • 萨迎阿

    ?—185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字湘林。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授兵部笔帖式。历擢礼部主事、郎中。道光三年(1823),任湖南永州知府,调长沙。历官山东兖沂曹道、甘肃兰州道、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