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拉族

撒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意为“领兵官”,一说部族名。元称撒剌、撒剌儿,明称沙剌、沙剌族,清称萨拉、萨拉尔、撒喇以及循回、撒拉回等,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人口87 697人(1990年)。操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兼通汉语,使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内部又有老教、新教之分。由元代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入循化地区的撒鲁尔人(一说为土库曼人)与周围蒙、藏、回、汉等族长期交往融合而成。其先祖属色目人,元代及明初,首领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达鲁花赤”、“世袭百户”和副千户,明清王朝在其地实行土司制度。清雍正八年(1730)置循化营,派兵驻守。乾隆二十七年(1762),改置循化厅。四十六年(1781),与回、东乡、汉等民族掀起苏四十三起义,以后又于同治年间(1862—1874)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多次进行反清斗争。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和园艺业。解放前封建地主经济与地方官僚资本相结合,在撒拉族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其习俗深受伊斯兰教影响。实行土葬。通行一夫一妻制,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权。民间口头文学发达,有丰富多彩的说唱艺术,尤以撒拉曲著名。妇女工刺绣,精绣的各种图案和百花异鸟,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 奥父

    锡伯族婚礼主持人。意为“迎亲爹”。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婚礼前夕,男方须聘请亲戚中有声誉、善于辞令、属相与新娘不相克的男女各一位,担任“奥父”和“奥母”,由其共同主持和交涉有关迎亲事

  • 西京计司

    契丹地方官署名。一记为转运使。掌管西京道(治在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财政。此计司不同于中原之计省,不主全国财政,《辽史·百官志》称:“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上京称盐铁、中京称度支、东京称户部、南京称

  • 桑珠林

    藏语音译。西藏后藏家族之一。其成员桑珠林巴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为娘地代本之一。另一成员扎西孜巴亦为娘地代本,于五十六年(1717),在颇罗鼐指挥下反击侵藏的准噶尔军,雍正五年(1727)参加卫

  • 永顺府

    行政区划名。清置。元至大三年(1310),置安抚司。至正七年(1347),改为宣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置宣慰司,隶湖广,治所在今湖南永顺东南。清雍正四年(1726),改流官置厅,隶辰州府。七年

  • 密贵部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鲜卑大人密贵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二年(387),与裕苟、提伦二部于六泉(在襄武县东北,今甘肃陇西东北,一说在高平,今宁夏固原),遭西秦苑川王乞伏国仁率3万骑袭击,继之,高

  • 明禅

    ?—1833清朝将领。亦作明善或明产。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隶布特哈镶黄旗。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领催从征廓尔喀,因博尔东拉山战功,赏蓝翎,补佐领。嘉庆十八年(1813),参与镇压河南天理教首领

  • 阿达哈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其爵称之参将、游击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以一、二等参将对等改称为一、二等扎兰章

  • 松巴堪布益西班觉

    1704—1787或(1708—1788)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学者、青海佑宁寺(即郭隆寺)第三世松巴活佛。“松巴”一名有二解:一说松巴二世松巴达曲绛措生于松巴村,故名;又说系藏族十八族系中之一支。

  • 马德涵

    1873—1958爱国民主人士。一名德咸,字向治。陕西省西安市人。回族。光绪三十年(1904),入成都陆军军官学堂学习。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曾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运动。1912年在兰州等地从

  • 贺兰山回鹘

    河西回鹘驻牧于贺兰山(今宁夏境)地区的一部。见“河西回鹘”(15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