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札萨克旗

札萨克旗

清代所设游牧旗之中的主要一种。清廷对蒙古的统治体制是: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实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萨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内属蒙古实行总管旗制度;此外由于对藏传佛教的特殊政策而产生喇嘛旗。除八旗蒙古这一清朝世仆外,其游牧旗可分为三种:即札萨克旗、总管旗及喇嘛旗。中以札萨克旗为最多。自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蒙古各部归附清朝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札萨克旗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综清前期,于内外蒙古、青海与西北蒙古以及回部(维吾尔)之哈密、吐鲁番此二处之间,共设有200个札萨克旗。于蒙古,每部或编为一旗,或多达20余旗不等。直隶理藩院。内蒙古49旗原属旧藩,清人俗称“内札萨克”;其余蒙古149旗则称“外札萨克”。援※“内八旗”之制,敷设其官弁:普设札萨克之职以掌旗,即旗长,由清政府于各旗内王公中任命,给予一定的自主自治权,属※世职之一(“公中札萨克”除外)。置协理台吉为副手,下设管旗章京、参领、佐领、骁骑校诸员及领催、什长诸人以治理。旗际间互不统属,各统以驻扎之将军、办事大臣等。除地处偏僻的孤旗之外,则以其邻近数旗、同部或同翼的旗分,各建立3年一次的会盟之制,由清政府任命盟内各旗中的札萨克1人兼摄盟长,充会盟召集、主持人。外札萨克蒙古各盟长无兵权。内札萨克蒙古各盟不设副将军。副将军,该置者每盟置1员,以稽察盟内各旗军容、器械等,授之纛(多用正黄、正白旗)。遇征兵,从者由清政府资以粮饷;平时,其生计悉由各旗自理。

猜你喜欢

  • 蕃客

    唐宋时期对来华经商朝贡的外商通称。亦称番商、胡商、贾胡等。15世纪前,阿刺伯各国在世界贸易中占主要地位,当时来华番客以穆斯林商人居多,故往往代称外国穆斯林商人。从宋开宝元年(968)至乾道四年(116

  • 阿喇布坦

    ①(?—1739)卫拉特蒙古青海绰罗斯部台吉。绰罗斯氏。※巴图尔珲台吉子卓哩克图和硕齐孙,察罕丹津婿。康熙五十五年(1716),进京朝觐,封公品级一等台吉,授札萨克。雍正元年(1723),罗卜藏丹津举

  • 哈哈里克

    即“哈尔哈里克”(1642页)。

  • 斡突盌乌古部

    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乌古族民户所置,为圣宗34部之一,该部民初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圣宗释免奴隶,置部,从而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南府,部族军属西南面招讨

  • 格西多吉周

    元代吐蕃僧人。宋淳祐四年(1244),随萨迦派领袖八思巴至内地归顺蒙古。十一年(1251),八思巴伯父萨班于凉州去世后,八思巴继为萨迦教派法主,循萨班之志,决意将萨班与蒙古所议定吐蕃归顺蒙古的决定付诸

  • 丹玛茨成嘉措

    1587—?明末清初青海地区高僧。藏族。系甘禅寺之修建者。四世班禅大弟子之一。出生于哈勒兹地方。在佑宁寺以戒行谨严著称。师事嘉赛活佛,学习《集类学》等。赴卫地叩谒四世达赖云丹嘉措,拜郭芒扎仓之贡如·桑

  • 罗布藏班垫坚参

    清代藏传佛教僧人。又称达擦济咙呼图克图。藏族。生于喀木类乌齐之拉喀色尔地方。被确认为西藏济咙寺呼图克图七世。驻济龙寺(又称功德林寺,汉名卫藏永安寺),属哲蚌寺果芒扎仓,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

  • 后拉鲁

    藏语译音。全称拉鲁噶察。西藏贵族家族之一。为十二世达赖喇嘛成烈凯珠嘉措所出之家族。始于达赖之父彭措策旺。咸丰八年(1858),成烈嘉措被确认为十二世达赖喇嘛后,噶厦政府令其与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家族合

  • 萨迦法王

    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的称号。藏语称“萨迦曲杰”。自乌思藏款氏家族贡觉杰布(1034—1102)建萨迦寺,创萨迦派起,经公哥宁波、萨班·公哥坚藏、八思巴,使该派大兴,成为政治上统治全藏,宗教上成为藏传佛教

  • 苗民抗夫碑

    古碑名。清嘉庆四年(1799)六月二十三日立于贵州施秉县南六合乡廖洞中寨路口土地庙两侧,左右各一,亦称六合苗民抗夫碑。右侧碑高1.04米,宽0.69米,厚0.09米。碑额无题刻,碑文分作29行,竖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