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语

满语

我国满族曾经使用过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语同蒙古语的关系比同突厥语的关系要近。从满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来看,满语固有的语音,有6个元音,19个辅音。复元音丰富。元音出现在一个词里,一方面有相互适应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相互排斥的情况。根据这个语音特点,元音可分为阳性、阴性、中性。同性元音相互和谐,阳性、阴性元音相互排斥,中性元音可以出现在阳性、阴性元音的前后。辅音也有和谐的现象。软腭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同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是对立的两类。同部位的音相互和谐,不同部位的音相互排斥。词的语音结构以开音节占优势。除状词和少数词以外,只有个别的辅音能出现在词末。极少数音不能出现在词首。根据语言类型分类,满语属粘着型语言。词的语法意义依靠在词干后粘着各种附加成分来表示。有数、格、时、态、体等粘附成份。由于粘附成分不如满一通古斯语族其他语言丰富,因此有些语法意义要使用分析形式和藉助于虚词。例如,满语动词没有人称附加成分,除了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外,要用相应的名词、代词来说明实现动作的人称。由于格附加成分不多,因此在满一通古斯语族其他语言用格表示的语法意义,在满语里则使用后置词。状词非常丰富,在构成上很有特色。句子结构的成分相对固定。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前。由于满语的连词多,因此从句和主句相连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满语中有关狩猎、骑射和反映独特生活方式的词很有特色。满族统治阶级入主中原以后,在满语中又逐渐充实了有关文化教育、公文、官职衙署方面的词语。利用在词根后粘接构词附加成分是派生新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采用词素与词素的复合,构成具有单一语义的合成词。满语从汉语中吸收了一批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也仿造汉语词的模式创造了一批新词。也有一些词来自蒙古语,其中一部分词在蒙古语已经消失,但在满语中保存下来了。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满语逐渐衰落,现在满族已转用汉语,只有黑龙江省黑河市,富裕县、泰来县等少数满族村落的一些老年人还能讲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话语。满族有1599年创制的满文,1632年曾进行过重大的改革。辛亥革命以后,满族转用汉文。

猜你喜欢

  • 松花江

    水名。中国大河之一,亦为黑龙江最大支流。今吉林省扶余县以上流段,又曰第二松花江,此以下至注入黑龙江处称第一松花江。以其全程或一段流程与嫩江作为一河见于史载的名称有:弱水(汉至晋对第一松花江与嫩江及同江

  • 阳晖谷

    古地名。即今甘肃武威青嘴喇嘛湾。唐属凉州。是时,吐谷浑故地青海为吐蕃所据,徙居安乐、长乐两州之吐谷浑王族慕容氏,乃以距青海最近之凉州南山阳晖谷为先茔。茔仿唐帝王“以山为陵”制,墓门向南,以示望乡之意。

  • 窟哥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窟哥。出自大贺氏族。贞观十八年(644)七月,率兵助唐太宗攻讨高丽,师还,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受太宗封左武卫将军。二十二年(648)十一月,诸部咸请归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

  • 移剌杰

    金代学者。契丹族。曾任翰林修撰。大定年间,始开女真进士科,十三年(1173)八月,与侍御史完颜蒲涅、太常博士李晏等为主考,策女真进士。徒单镒等27人及第。十五年(1175),世宗诏以女真字译诸经,他受

  • 急递铺兵

    金元两代服役于邮驿的兵丁。简称铺兵,又称铺丁、铺卒。元代每急递铺置5人。初立急递铺时,签不能当差贫户,免其差发,令充铺兵。不敷者,由漏籍户内贴补,负担递送公文。铺兵皆腰系革带、悬铜铃、持枪、挟雨衣,赍

  • 札罕格尔

    见“张格尔”(1181页)。

  • 苗年

    苗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庆丰收及祈祝来年五谷丰登。在苗历每岁十月(农历约十月五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之间)第一个丑日或卯日、辰日举行(各地不同)。有大年、小年之分。第一个丑日为大年,第二三个丑日为小年。大年

  • 梁漱溟

    1893—1988社会科学家。蒙古族。字焕鼎。广西桂林人。元云南梁王之后裔,※梁济子。14岁入中学读书,后就读于直隶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天津《民国报》记者、司法部秘书。1917年

  • 诺苏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众多而强大的人群”。集中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泸州市的叙永、古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丽江地区的宁蒗、永胜、华坪

  • 含国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康宗完颜乌雅束时(1103—1113年在位),该部勃堇(部长)斡豁不听命,康宗于甲申(1104)年遣完颜斡带往治其事,至活罗海川(今牡丹江)撒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