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玄奘

玄奘

602—664

唐代佛教著名高僧。汉族。俗姓陈,名祎。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10岁丧父,寄居于兄寺中生活。13岁出家,从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17岁起,遍游长安、西川、荆州、河北等地,遍读佛教经典。20岁受具足戒,从事佛学研究。因感各说不一,莫知所适,遂决意西行求法。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行,途经姑藏(今甘肃武威)、敦煌、高昌(今新疆鄯善县)、姑墨(今新疆阿克苏)、罽宾(克什米尔)、呾罗斯(前苏联江布尔城)等地,历尽艰险,于贞观七年(633)抵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那烂陀寺,从戒贤(号正法藏)学《瑜伽师地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等论典。兼习梵书。越五年,复游历东、西、南、北印度圣迹。后至杖林山胜军论师所,学《唯识抉择论》、《庄严经论》等,并著《会宗论》三千颂,批驳该寺师子光见解。寻奉戒贤命,同小乘论师辩论,获胜;戒日王为之设无遮大会,使宣讲大乘教义,名声大振。贞观十九年(645)返长安,获梵本经论675部。受命居弘福寺传译,继转慈恩寺。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75部,1335卷。其中最主要的有《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等,史称之为“新译”。还将《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又将西行沿途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对中国各民族的佛教有着巨大影响。

猜你喜欢

  • 白石墩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伊宁县东南约52公里处,海拔784米。北倚天山阿吾拉勒山,南临伊犁河。墓地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3.5公里。估计有墓250座,其中多数为土墩墓,少数封堆周围有石圈,个别封圈有石堆。大

  • 泣伏利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敕勒歌

    敕勒族著名民歌。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86,保存了其歌词:“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洪迈《容斋随笔》卷1,为“笼罩四野”)。此民歌生动地描绘和赞美了南

  • 洛都

    地名。因地有洛都谷而得名。在今青海乐都县北。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武至金城閤门县(今兰州广武县西南)与羌人战。永平元年(公元58年),又率军与羌人战于此,为羌人所败。

  • 窟突始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昔里钤部

    1191—1259蒙古国将领。一作昔里甘卜。唐兀人。本名李益立山。河西沙州(今甘肃敦煌)人。答儿沙之子,初仕西夏,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率部降蒙古,次年,受成吉思汗命与忽都铁穆儿招谕沙州,以救首

  • 沅溪

    古河流名。又称沅水。汉代武陵郡内五溪之一,※五溪蛮所居。源出牂牁且兰县,东至镡成县、无阳县,又东经辰阳,有辰水注入,称辰溪口。东经沅陵县北、临沅,与酉水交会。又东至长沙下巂县西,下注入洞庭湖,会于江。

  • 八枝箭人民反抗斗争

    近代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八枝箭人民反封建的斗争。由于旗札萨克对八枝箭人民进行加倍的奴役和压迫,并强行征兵,进行种种勒派,以福泰为首,先后于咸丰三年(1853)、六年(1856),派代表到盟长衙门和

  • 辽天祚帝

    见“耶律延禧”(1309页)。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右翼左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土拉河、喀鲁哈河合流处。东至萨喇博罗图,西抵珠格楞岭,南临达什隆山、北接本部右翼左旗。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雍正八年(1730)析郡王车木楚克纳木札勒所辖佐领置,命朋素克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