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兰特哩衮之战

达兰特哩衮之战

明代东蒙古左右翼之间的一场大决战。达兰特哩衮或称达兰哈喇,亦译作答兰特里温、达兰图鲁特,直译为“七十个头”或“七十个山头”,意为多峰山。一说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的蒙古语称呼,一说为伊克昭盟右翼中旗(鄂托克旗)东北42里的大蓝土禄(或作达兰土鲁池),即今鄂托克旗的达拉图鲁。成化十六年(1480),元裔巴图蒙克继汗位,称※达延汗,在其夫人满都海哈屯的协助下,西击瓦剌,清除异宗权臣和割据势力,开始了统一蒙古的活动,但遭到右翼※永谢布、※鄂尔多斯、※土默特三万户一些领主的强烈反抗。正德四年(1509),达延汗任命其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五路士台吉)为右翼三万户济农(亲王),企图接管右翼,结果被永谢布领主※亦不剌、鄂尔多斯领主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谋杀,遂引发了正德五年(1510)的左右翼大决战。达延汗率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万户及科尔沁等属部向右翼三万户发起进攻,双方激战于达兰特哩衮。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赛那剌)亦从右翼逃出,率4千勇士加入战斗。最后,达延汗以“牤牛阵”大破右翼的“弓形推车阵”,右翼或死或降,余部随亦不剌逃入青海。达延汗复任命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废除异宗领主,令诸子孙分别掌管右翼三万户。此战结果,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各部,改变了元裔封建主和异宗封建主并立的局面,形成了达延汗子孙统治的漠南、漠北各部,又成为清代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制度的基础。

猜你喜欢

  • 赫连公德

    五代时吐谷浑部首领之一。唐末代北吐谷浑首领,唐封大同军节度使※赫连铎后裔。历任宁朔府都督、检校工部尚书。后唐天成三年(928),受后唐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赐忠义、正卫功臣。后晋天福六年(941

  • 阿买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治城邑者”。执掌女真内务政务(一说“阿买”为“厄木”之对音,意为第一,即第一勃极烈)。收国元年(1115)七月,阿骨打设谙班、国论、阿买、昃4勃极烈共掌

  • 哈尔萨卫

    见“哈儿速卫”(1638页)、“哈失卫”(1632页)。

  • 耶枯扎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火把节。时间在夏历六月,节期3天,主要活动为祭祀鬼神、祖先,届时青年男女荡秋千,规矩是,男的只能单人荡,妇女可以单人或双人荡,边荡边唱,有时对唱,也可一人唱众人和。节日后停止秋千活

  • 高髻

    见“椎髻”(2164页)。

  • 弹汗山

    汉代鲜卑地区山名,又作弹汙山。在今内蒙古兴和县东北、河北尚义县东南。东汉桓帝(146—167年在位)时,鲜卑大人檀石槐建鲜卑部落联盟,立庭于该山之歠仇水(又作啜仇水)上。后东西部大人皆归服。

  • 白扎尔的族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互助县境内,又称北扎尔的族、卜扎尔的族或小扎尔的族。自称抓什德。明朝时,和巴沙、昝咂等族活动于互助地区,居牧红崖沟脑,有城堡及庐室。万历(1573—1620)年间,同当地土族、藏族

  • 西南夷风土记

    地方史志。明朱孟震(字秉器,江西新涂人)撰。是书附于朱孟震编《游宦余谈》。有《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单刊1卷,题朱孟震著。是书为亲历目睹所记,多确实可信。而孟震自言未去云南,疑非朱氏所作。此

  • 古禄格

    ?—1666清朝将领。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原居海西女真叶赫部。及叶赫部为建州女真所并,归依土默特部博硕克图汗,居于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号楚琥尔。察哈尔部林丹汗攻占土默特后,遂归属察哈尔。天聪六

  • 忠厚

    见“耶律恕”(13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