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部族官

部族官

辽代官制。又称北面部族官。为管理部族事务的官称,属北面官列。辽自太宗得燕云16州,境辖汉族突增,为适应需要,对境内各族采用“因俗而治”之策。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事之事。”(《辽史》卷45)部族原为契丹及北方少数民族以畜牧为主业的传统基础组织。《辽史》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卷32)终辽之世,对境内部族几经整顿,有大、小部族之分。大部族以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奚六部等四大王府为主。机构设有北大王院、南大王院、乙室王府、奚王府等。其职设:部大王(原名夷离堇)、部左右丞相、部太师、部太保、部太尉、部司徒(原名惕隐)、部节度使、部族详稳、部族都监、部族将军等。小部族有49个。机构设部族司徒府、部族节度使司、部族详稳司等。职设:司徒、司空、节度使、详稳等。大、小部族基层单位为石烈(相当于“县”,或“乡”),其正职:大部族称夷离堇,小部族称令稳。副职皆称麻普(又作“马步”,本名“达剌干”)。佐僚称牙书(又作“牙署”)。下属机构为抹里(又作“弥里”),正职称辛衮(本名“马特本”)。

猜你喜欢

  • 萨大滋

    1814—1849清代诗人。字树堂。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回族。系诗人萨察伦之子。一生命运多舛。幼年丧父母。家境贫寒。秉承家学,以诗会友,毕生倾注诗学。工诗。作品多抨击时弊,感叹当权昏庸,抒发怀才

  • 琼恰衣

    乌兹别克族婚俗之一。意谓正式订婚期。一般在办结婚仪式前一段时间举行。依照习惯,通常由女性办理。当天,男方母亲要端着一个用“达斯特汗”(类似餐巾)包着的托盘,带一只大绵羊,在女性亲友陪同下送往女家,并在

  • 么些蛮

    元代古族名。今纳西族。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初“磨些蛮”的同音异译。仍居于唐南诏时期的地方。《元史·地理志》通安州:“治在丽江之东,雪山之下。昔名三赕,仆繲蛮所居。其后么些蛮叶古乍(年)夺而有之,世隶

  • 骨咄禄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

  • 包乌公路

    内蒙古地区的一条重要公路干线。由包头至乌拉河。1925年1月,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为运输的需要,命石友三旅修筑,以原大车道为基础进行加工,铲高、垫平、展宽,遇流沙路段,则垫树枝、条席,以维持能通汽车

  • 土默特官学

    清代呼和浩特最早的官立教育机构。雍正元年(1723),经土默特部首领、归化城都统丹津与尚书通智联名奏准与文庙同时设立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门外。附属于文庙,在庙之西南侧建有房舍。设蒙古、满洲教习,学生从60

  • 布曼

    部分壮族自称。壮语音译,亦译“布板”、“布蛮”,意为“村人”,与城镇居民相对而言。广西环江、钦州等地壮族均有这种自称。操壮语北部方言。

  • 国裹王

    即“故国川王”(1578页)。

  • 按赤带

    蒙古国大将。又译按只带、按只台、按只吉歹、阿勒赤歹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赤温之子。勇谋善断,自幼从成吉思汗征战。宋嘉泰三年(1203)侦知克烈部王罕军来袭,预告铁木真(成吉思汗)为备,并随军击

  • 元稹集

    见“元氏长庆集”(2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