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金灵马

金灵马

元代蒙古宫廷丧葬习俗。据考古发掘及《元将突拔都随征记》等文献记载,蒙古族古代天葬(野葬)、棺葬(土葬)并行。其土葬则如匈奴遗风,“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即不积土起陵,树碑标墓。成吉思汗即行此不封不树的土葬。至元代则发展为以女萨满牵金灵马导引发送的隆重仪式。据《南村辍耕录·金灵马》、《草木子·杂制篇》、《元史·国俗旧礼》等载,凡帝、后去世,用香楠木为棺,中分为二,削出人形,其大小仅足容遗体。以貂皮袄、皮帽、靴、袜装殓。蒙古族尚白,靴、袜、腰带等须用白色皮革。棺中置金瓶2,盏、碗、楪、匙、箸各1。盖棺后,表面刷漆,用四条金箍束之,以纳失失(锦缎)覆棺,送往直北陵地下葬。灵车用白毡,以青边纳失失为帘。任何人不得在其家族前言及死者,以免惊其亡灵。出殡时,以蒙古女萨满1人作前导,穿新衣,骑马。另牵马1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途中每天用羊祭奠3次,边走边唱挽歌,谓之“灵马走唱”。路遇生人,辄杀之,恐泄其丧事及墓地与敌,亦谓令其前往侍候死者。至陵地,开墓穴,将所起之土块依次排列,棺入穴后,复依次以土掩埋。如有余土,则远置别处,即不封不树,以防他人盗掘其墓。亦按萨满教旧俗,以奴仆、马驼等殉葬。护灵兵千余骑守其周围。送葬官3员,居5里外,每日※烧饭(所有祭祀饭食,尽焚之,谓之烧饭)致祭1次。3年后,俟陵地草木丛生,难辨其所方返。宫中另设灵堂烧饭祭祀49日。

猜你喜欢

  • 噶桑丹增嘉措

    见“罗桑旺秀噶桑嘉措”(1425页)。

  • 扎哈沁旗

    见“扎哈沁部”(194页)。

  • 湟中

    县名。位于青海东部湟水中游,三面环绕西宁市,与平安、化隆、贵德、湟源、海晏、大通等县接界。明、清时属西宁卫、西宁府,民国时成立湟中县。历史悠久,有著名之“卡约文化”遗址及其他文物,古为羌人游牧地。汉骠

  • 太不花

    ?—1358元朝大臣。又译泰不花。弘吉剌氏。历任云南行省右丞、通政使、上都留守、辽阳行省平章。顺帝至正八年(1348),由丞相太平举荐,任中书平章政事。次年,太平罢相后,依附脱脱,相谋欲加害太平。十二

  • 依合瓦尼派

    阿剌伯语音译,意为“兄弟”。伊斯兰教派别之一。清末民初,由马万福(又名马果园,东乡族)为首的十大阿訇所提倡。主张凭经行教,称为遵经派。反对以往伊斯兰教各派中的汉化仪式和思想,反对门宦制度,提倡经堂教育

  • 野驼蹄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古代蒙古草原有成群野驼生存,北方游牧民族将其猎获后,或驯养为役畜,或宰杀充食,其水囊亦可为沙漠中的行人提供饮水。驼蹄富营养,与熊掌齐名。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

  • 青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清代。以服装尚青而得名。操苗语之川黔滇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川南、云南等地。居平远(今贵州织金)者又称箐苗。详见“苗族”(1335页)。

  • 后晋孝平皇帝

    见“石翌”(447页)。

  • 拓跋曜

    401—422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子。天兴六年(403),封河南王。五岁时,曾射中雀于父前,及长,武艺绝人。与阳平王拓跋熙等并督诸军讲武,众咸服其勇。有7子,均任职受封。

  • 罕都

    ①(1664—1693)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译堪都、憨都。绰罗斯氏。巴图尔珲台吉弟※楚琥尔乌巴什孙。康熙十五年(1676),因父被噶尔丹执杀,偕属额尔德尼和硕齐内逃。次年,率兵400潜入漠南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