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婺州金华人,字天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隆兴元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副使。乾道三年为左司谏。首言会子之弊,愿捐内帑以纾细民之急。孝宗锐意图治,良祐有“愿为良臣,不为忠臣”之语。累迁吏部尚
字中严,龙溪(今福建漳州)人。崇祯初进士。由庶吉士任兵科给事中。疏陈兵屯之策,又陈闽海剿抚机宜六事,复请大修北方水政,均被采纳。上言请召还胡良机,帝以为朋党,被贬。终光禄署丞。【介绍】:明福建龙溪人,
【生卒】:1482—1544【介绍】: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克修。士和父。以贡生为桐庐县学训导,夙夜劝课,明义利之辨。致仕归,学者咸尊事之,称古斋先生。
【介绍】:即子华子。春秋时晋国人。博学善辩论,聚徒著书,自号程子,名闻诸侯。时赵简子秉政,欲仕诸朝而不能致,大怒,将胁之以兵,遂去而至齐,馆于晏婴,更称子华子。年老归晋,不复仕。孔子遇之于郯,称为天下
【介绍】:宋洛阳人,字正白。善词赋。后周广顺间进士。蒲帅张铎召辟记室。宋太祖乾德初,为殿中侍御史、度支判官。出使南唐,坐受李从善赂遗,责授右赞善大夫。
南朝宋时人,小字天念,鲁爽七弟。初为北魏中书郎,后随鲁爽叛归宋,授辅国将军。刘劭即位,授右军将军,使统兵攻新亭,遂率军归孝武帝,授司州刺史。后随荆州刺史刘义宣起兵反,率军攻雍州刺史朱惰之,兵败被杀。(
【介绍】: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扬华,一字茂实。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南京太仆寺卿。以倭寇犯两浙,上平倭十二策。转光禄寺卿,又上安攘八事。官至右副都御史督理南京粮储。因迁延半年不赴任,被劾,充军广
字长公,西汉东平(今山东汶上附近)人。始昌族子。少孤好学,从始昌学今文《尚书》,又从欧阳生学习儒经。为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称“大夏侯”。昭帝时,立为博士、光禄大夫。宣帝即位,迁长信少府
乐毅子,其父奔赵后,燕惠王甚后悔,令他继父爵为昌国君。前251年,燕王喜用栗腹之计伐赵,他劝谏燕王,王不听,结果燕军大败,栗腹被擒,他奔赵。(、)
【介绍】:唐人。淳于髡后裔,淳于难弟。有英才。为莱州刺史。高祖武德四年与兄入朝,因以佐命,后为宰相,封燕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