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师旷根据所唱南曲声音微弱判断楚军必败。后用来形容衰弱不振。或指失败、失利。李白《避地司空原言
【介绍】:杜牧《送隐者一绝》诗末二句。是说世间最公平的只有头上的白发,因为在贵人头上也不放过。除此之外,世间就没有公道可言。这是杜牧由送隐者而有感,进而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抨击。宋人胡仔称:“盖穷人不偶
见“鲁阳驻日”。
孔伋,孔子之孙,字子思,贫居,天寒无衣,身裹缊袍(旧丝棉絮),二旬而九食。田子方使人遗狐白之裘,子思辞而不受。李瀚《蒙求》:“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上下;行止。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攀援悬根木,登顿入天石。”
(—háng)本指古代一种每页八行的信纸。《后汉书·窦章传》“更相推荐”李贤注引汉马融《与窦伯向书》曰:“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后遂用为书信的代称。权德舆《送孔江州》:“江城多暇日,能寄八行无?
晋代夏侯湛的字。夏侯湛美容仪、有才华,在回家探亲时曾写下《东方朔画赞》。后以“孝若”代指官员回家省亲。刘禹锡《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牧永州》:“孝若归来成画赞,孟阳别后有山铭。”
御史府的代称。典出《汉书·朱博传》:“是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因用“乌台”、“乌府”代称御史府。杜甫《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
传说战国时,秦昭王三月三日在河边置酒,曾见到河中央有金人捧剑,并许诺他“制有西夏”。后因以“金人捧剑”为咏三月三日帝王春禊的典故。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
形容音乐之美。杜甫《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参见“鱼吹燕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