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颀

李颀

【生卒】:690?—754?

【介绍】: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东川,故世称“李东川”。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调新乡(今属河南)县尉,世称“李新乡”。久不迁调,乃归隐东川。殷璠叹曰:“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河岳英灵集》卷上)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好道术,服饵丹砂,结好尘嚣之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相友善,有诗酬赠。李颀为盛唐著名诗人,风格奇拔雄浑,清新秀丽。尤擅七言前人评曰:“新乡七古,每于人不经意处忽出异想,令人心赏其奇逸,而不知其所从来者。新乡七律,篇篇机宕神远,盛唐妙品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现存诗120余首,《全唐诗》编为3卷。有《李颀诗集》。

【介绍】:

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久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十载(751)前曾为新乡尉。该年撰有《赵公墓志铭》。殷璠为之叹惋:“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河岳英灵集》)后归隐颍阳,炼丹求仙。天宝八载(749)秋,高適授封丘尉,颀在洛阳送之,作《赠别高三十五》。颀交游颇广,与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崔颢綦毋潜岑参王维、高適、皇甫曾朱放等,皆有交往,名重当世。工诗,殷璠评其诗曰:“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同上)胡应麟用“俊”字评其七言歌行,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矫,得衷合度。”(《诗薮内编》卷三)著有《李颀诗》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均有著录。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全唐诗》编为三卷。《全唐诗逸》补断句二,洪迈《容斋随笔》卷四载其诗四句。《全唐诗补编》补诗二首。校注李诗者有郑宏华、刘宝和二种。《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存墓志一篇。事迹见其文及《唐诗纪事》卷二〇、《唐才子传校笺》卷二。傅璇琮有《李颀考》、谭优学有《李颀行年考》。

猜你喜欢

  • 吕叟

    指吕尚。权德舆《渭水》:“吕叟年八十,皤然持钓钩。”

  • 赵燕

    ①(—yàn)赵飞燕的省称。李贺《春昼》:“卷衣秦帝,扫粉赵燕。”参见“赵飞燕”。②(—yān)赵地和燕地的合称。韩愈、孟郊《城南联句》:“海岳错口腹,赵燕锡媌。”

  • 解颐

    开颜欢笑。语出《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讨论实解颐,操割纷应手。”

  • 毗陵集

    独孤及著。全书二十卷,其中诗赋三卷、文十七卷。此书旧本久湮,明吴宽自内阁抄出,始传于世。后之抄本莫不渊源于此。《四库全书》即据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赵怀玉亦有生斋刻本,除正集二

  • 下里

    ①谓乡里,村野。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生小下里住,不曾州县门。”②即《下里巴人》。古代巴国的乡俗俚歌。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亦泛指民间歌谣。权德舆《感兴》:“《下里》徒击节,朱弦秘《南薰》

  • 丁稜诗

    诗集。唐丁稜撰。《遂初堂书目》著录《丁稜诗》一卷,《宋史·艺文志七》同。其集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

  • 柳文指要

    章士钊撰。中华书局1971年出版。作者于传统国学浸滋甚深,又一生精研柳集,晚年汇六七十年的积累,撰成此书。引证富赡,采获丰备,为研究《柳集》前所未有的最全面而深入的综合性专著。全书分“体要之部”与“通

  • 秦鹿

    指秦国的帝位。《史记·淮阴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裴骃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后因以“秦鹿”喻指皇位社稷。李白《

  • 常建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天宝八载(749)以前,曾任盱眙尉,后去职,隐于鄂渚。王昌龄、张偾贬官龙标时,常建有《鄂渚招王昌龄张偾》诗,寓招隐之意。建仕宦不

  • 吴融

    【生卒】:847?~903【介绍】:字子华,行大,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新唐书》有传。力学富文词。曾隐居茅山西,又徙居长洲(今江苏苏州)。二十年不第,然才名卓著,同辈事之如先达。昭宗龙纪元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