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讳辩

讳辩

韩愈作。宪宗元和六年(811)作于洛阳,时愈为河南令。文云:“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和而唱之,同然一辞。”是先有争名者之毁然后贺乃不肯应举。文先以儒者奉行之律,即“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礼记·曲礼》)说起,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复以儒者所尊奉者如周公、孔子、曾参等及周汉以来为帝王将相者不讳“嫌名”为例,“理足词胜,足以厌乎人人之心”(张裕钊评语,《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引)。本篇论争性质极强,类今之时事杂文,虽理必据周孔,然其进步思想之光彩,义愤之色,千载之后仍不减。此种驳辨文,“反复辨难,曲盘硬瘦,已开半山门户。但韩公力大,气较浑融,半山便稍露筋节”(刘大櫆语,同上引)。此文在当时影响较大,《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李贺传》均提及此文,然李贺“卒亦不就举”,并因此抑郁终生。

猜你喜欢

  • 权彻

    【介绍】:见权澈。

  • 中原逐鹿

    谓群雄争夺天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温庭筠《过五丈原》:“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 刘松

    【介绍】:唐末至五代时人。字嵇美,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唐末进士。曾编袁州天宝以后诗作为《宜阳集》6卷,已佚。《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1首。

  • 咄咄

    感叹声。晋代殷浩为桓温废免,居信安,终日唯向空中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殷浩传》。后因以“咄咄”为咏失意感愤之典。孟郊《劝善吟》:“自悲咄咄感,变作烦恼翁。”

  • 李渤

    【生卒】:773—831【介绍】:唐代散文家。字濬之,自号白鹿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排行九(十?)。李涉弟。早年不从科举,隐居庐山和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元和初,征为左(一作右)拾遗,不赴。九年(

  • 唐人绝句类选

    周本淳选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本书专选唐人五、七言绝句,按题材分类,以类相从,五、七绝各分8类,每类之前有一简要说明。诗中难字,一律用括号注音义于当字之后。字有平仄两读者,则于字后用

  • 别乘

    (—shèng)官名别称。即别驾。李嘉祐《送兖州杜别驾之任》:“停车邀别乘,促轸奏胡笳。”

  •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介绍】:刘长卿作,写于大历四年(769)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时。鄂州,当时转运使署住地,即今湖北省鄂城县。岘阳馆,在鄂州永兴(今湖北阳新)。诗写赴鄂州途中寄居驿馆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怀念家乡旧居之感,表

  • 送宫人入道归山

    【介绍】:于鹄作。诗写宫人少年入宫、老来归山学道的复杂生活经历,既有青春虚度的感伤,又有目睹山中自由生活的喜悦,种种情怀,一一溢于言表。本诗在构思上很有特色。清赵臣瑗曰:“题是《送宫人入道》,看他一落

  • 谈笑封侯

    杜甫《复愁十二首》之六:“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谈笑觅封侯。”后因以“谈笑封侯”谓功名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