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宋司马光主编。二百九十四卷。此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其中卷一至一八四为隋以前,卷一八五至二九四为唐五代,可见此书详于唐五代事。元祐初刻本已佚,绍兴重刻本完整。宋末元初胡三省作注,通行本以正文与胡注合刻。清胡克家本既有胡三省注,并将《考异》附于正文之下,较各本为佳。章钰用胡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写成《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一九五六年古籍出版社标点本,采用胡刻本做底本,把章钰《校记》择要附于正文之下,汇集了宋、元、明各本之长。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云:“温公遍阅旧史,旁采小说,抉摘幽隐,荟稡为书,劳矣。”此书为研究唐代文学之重要参考书。

猜你喜欢

  • 送湖南李正字归

    【介绍】:韩愈作于元和五年(810)。诗题一作《送李正字归湖南》,又作《送李础判官归湖南》。李正字,即李础,贞元十九年进士,元和初为秘书省正字,湖南观察推官。时韩愈以都官员外郎守东都省,础父仁钧亦在洛

  • 于濆

    【介绍】: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咸通二年(861)进士,曾官泗州判官。工诗,尤擅古风,针砭时弊,抒发不平,刚健质朴,颇受乐府民歌之影响。《全唐诗》编为1卷。

  • 陈裕

    【介绍】:唐末五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举进士不第,游于蜀,誓弃举业,唯事讽咏,睹物便嘲。因暴疾而卒于成都。存嘲谑诗七首,《全唐诗补编》录之。事迹见《鉴诫录》卷一〇。

  • 洪炉

    ①大火炉。刘禹锡《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暂辍洪炉观剑戟,还将大笔注春秋。”②比喻陶冶和锻炼人的环境。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③比喻天地。杜甫《行次昭

  • 全唐诗蟠根集

    清李长祥撰。长祥字研斋,达州(今四川达县)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为明清之际抗清志士,明亡不仕,隐居江南。长祥以为李乃唐之国姓,自己也姓李,故特于《全唐诗》中选辑李姓诗人200余家,诗400

  • 横眉吐气

    犹扬眉吐气。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 许淹

    【介绍】:唐代选学家。润州句容(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初唐人。少出家为僧,后还俗为儒。多识广闻,尤精诂训。为初唐《文选》学名家之一。撰《文选音》十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已佚。事迹见《旧唐

  • 唐诗快

    清黄周星撰。周星(1611?~1685),字九烟,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崇祯进士,官户部主事。明亡遁迹湖州,后投河自杀。此书有清康熙刊本。明人论唐诗常有初、盛、中、晚之分,黄氏在《自序》中则认为“犹之

  • 同袍

    喻指亲密相处的朋友、同僚等。语出《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府公旧同袍,拔擢宰山涧。”顾在熔《宿麻平驿》

  • 崔庸

    【介绍】:唐代诗人。苏州(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昭宗、哀帝时人。乾宁初,曾应进士试。天祐二年(905)进士及第。《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