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

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

五卷。清徐养原(详见《周礼故书考》)撰。是书列举郑注所载异文,为之疏证,凡是文有详略、义订两通之处,不再赘说。是书胜过宋世荦《疏证》,却逊色于胡承珙之《疏义》。例如,说古文多假借,又多从省,然而,纁裳摄酒,今文反而作熏作聂,这类情况可能是由于字体烂脱。著者不了解今文例用正字,也有用省体假借者,皆为当时承用字,并非由于烂脱。观视诸袗鞶,今文“视”写作“示”。说服说东,今文“说”皆写作“税”,可见,是书对于古今文用字之事例,未做进一步深究。以《士冠礼》注今文扃为铉,古文鼏为密,为郑注本说,今文扃为鼏,后人多闻铉,少闻鼏,于是以意改。著者不了解《说文》多根据古文,只云礼谓之鼏,并不录今文鼏。郑注经取易晓,因此,经写作肩鼏,而在注中重迭今文铉古文密,两书各自有事例,今天认为郑注本云今文扃为鼏,这是根据《说文》来改郑注,与段氏《说文》注补鼏字。又依据郑注来改《说文》者同一牵合。以《乡射》注今文无为今文无“奠于篚”三字,著者不知道此谓无奠于宾大夫之奠字(案:详见《仪礼古今文疏义》条下)。如果依据《燕礼》今文无奠于篚,认为这与之相同,与注释复奠之语意不相合。又认为执觯者为上文执觯者受觯,也昧及字之义。以《燕礼》注今文媵皆作腾为今文当作古文,隶释石经《仪礼》残碑,有盥洗升媵觚于宾,石经熹平所立,乃是今文,著者不知《礼记·檀弓》洗而扬觯,注礼扬作媵,射义扬觯而语,注今礼扬皆作腾,礼谓古文礼,今礼谓今文,则作腾者应当是今文,此注正确。《大射注》实际上是错误的。今天反而据彼以订此,可谓极其颠倒错乱。又凡是郑注所称今文者,是小戴所传高堂生之本,熹平石经乃兼取今古文,并非郑所谓今文本,其说也有牵拘之处。以《公食礼》注今文鮨作鳍,为鳍即鮨之俗字,脍用鮨,大概以脊肉为脍。作者不知道鮨、鳍乃是古今字,如同脊鬣则写作髻而不写作鳍。少仪夏古鳍,是假借字,鮨本鱼鲊,牛鮨应当把藏之法施于牛肉,不能认为是用脊肉。又以记注幂今文或作幕为今文当为古文,幂本来写作密,其写作幕的情况很少,因此,加上“或”字。作者不知道此谓今文之或本,不能认为古文幂偶作幕。以《士丧礼》注今文笏作忽为当云今文曶作忽,今文为妄人臆改。著者不知今文为古文之误,郑自用经典相承本作笏,其古文则写作忽。以《既夕》注古文幦为幂,为幂当依释文作幕。作者不知“幂”也就是“幎”字,《既夕》之白狗幦,也就是《周礼》巾车之木车犬,者幎之或体,古文自作幂,不作幕。以《士虞记》注古文曰左股上此字从肉殳,非殳矛之殳声,为应当以阮元校勘记作此字从肉殳声,股与膉字形和读音都不相类似,不可能致误,因此,郑释其偏傍以志疑。著者不知此字从殳,其读音如投,与股肱之股从殳矛之殳声乾不同,为今脰膉之正字,因此,今文易以膉。而注释以膉脰肉,又辨其声以明股之与脰音相近,而为古今字,并非有志疑之意。以上所述都有必要进一步商榷,黄以周《六书通敌》,对此已经有所述。然而,其书颇具汉学家师法,虽然不及胡书,却也足以用来考证。此书有南菁书院本。

猜你喜欢

  • 证山堂集

    八卷。清周斯盛(约1675年前后在世)撰。周斯盛,字屺公,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官即墨知县,尝以事陷囹圄,出狱后,奔走燕、赵吴楚间,足迹半天下。著有《证山堂集》。此集共八

  • 胡氏诗识

    二卷。明胡瓒宗(生卒年不详)撰。胡瓒宗字可泉,一字孝明,自号鸟鼠山人。秦安(今属甘肃)人。正德进士,曾任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后为仇人构陷,革职返乡。著述甚丰,有《辛巳集》、《丙辰集》、《鸟鼠山人小集》

  • 录异记

    八卷。五代杜光庭(850-933)撰。杜光庭、字圣宾,自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浙江丽水县东南)人(一作括苍)。性喜读书,好为文章。官至户部侍郎。著述甚多,有《谏书》一百卷等多部。《录异记》《宋志》作十

  • 古刻丛抄

    一卷。明陶宗仪编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编有《南村缀耕录》三十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能诗,著

  • 易学图说续闻

    一卷。清朝杨方达撰。杨方达作完《易学图说会通》以后又根据己意而成此编。共计三十二条,总的原则不离陈抟之学,其后泛衍及于天文、物理、杂类诸说,都是牵合比附,以使之与《易》相通。《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六书原始

    十五卷。清贺松龄(生卒年不详)撰。松龄字杏艖,又字醒差,顺天(今北京)人。咸丰举人,官四川剑州知州。是书以陈抟的《太极图》附会许氏《说文》中的文字而成编。卷首有时人序八篇,次为凡例,次为叙目,次分卷列

  • 翰林诸书选粹

    四卷。明张元忭(生卒年不详)撰。张元忭著有《绍兴府志》。其书采辑诸子之语,分编二十五类。其第四卷臣道类外,又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门目较为冗杂。

  • 医方大成论

    见《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 竹谱

    十卷。元李衎(1245-1320)撰。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丰台区北)人。官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李衎少时见人画竹,从旁窥其笔法,“始若可喜,旋觉不类,辄叹息舍

  • 说学斋经说

    一卷。清叶凤毛(生卒年不详)。撰。凤毛字超宗,号恒斋,叶映榴之孙,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以荫授内阁中书,迁典籍。工书画,兼善古文、诗、词。享年七十二岁。除本书外,还著有《说学斋诗文集》、《内阁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