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辞类纂

古文辞类纂

七十四卷。清姚鼐(1731-1815)选编。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后主讲各书院。人称惜抱先生,为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此书选录先秦屈原至清代方苞、刘大櫆的文章七百余篇。不收经书、子书及史传文章。所选以“唐宋八大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的作品为主。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代表桐城的散文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桐城学习、写作文章的途径。全书分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十三类,所选文章按类编排。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和源流。是一部广为流行的古文选本。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嘉庆年间康绍镛刊初稿本,附有姚鼐评语及圈点。道光时吴启昌重刻姚鼐晚年定本,删除圈点,光绪时李承渊刊刻又恢复圈点。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广益书局刊行徐斯异、阚家祺、郑家祚、胡惠生等人的《评点笺注古文辞类纂》,此书广泛搜集古人以及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张裕钊、吴汝纶等对所选文章的评语和圈点,列有总批、眉批,兼加简注,颇便习读。后来王先谦、黎庶昌二人均有《续古文辞类纂》。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三十四卷,仿姚书体例,续选乾隆至咸丰间自姚范至吴敏树三十九家,文章四百五十五篇。其分类全依《古文辞类纂》,但未补选诏令、奏议、辞赋等类文章。此书光绪八年(1882)编成,由王氏虚受堂刊行。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实为承袭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之宗旨,扩大选录范围,收文四百四十九篇,分上、中、下三编,十一类,成二十八卷。于光绪十五年(1889)刊行。此后,近人蒋瑞藻又编《新古文辞类纂》,仍仿姚书体例,辑录晚清至民国初年薛福成至蒋尊簋九十家文一千零一十五篇。书成于民国初年、1922年由中华书局石印稿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 毛诗申成

    十卷。清汪龙(详见《毛诗异义》)撰。此书大旨在于申明郑笺。考其所学,师出归安丁小尺,又与金坛段玉裁相交,因此他说诗,笃守传笺,而尤其遵循训诂通假之理。此书虽名申成,但也只就可以阐发的加以引申,至于偏执

  • 韵问

    一卷。清毛先舒撰。毛氏生平著述,见“声韵丛说”。是编杂论古韵,设客问七则以畅其说。其论“东”“冬”之分,谓有唇舌之别。以唇辨之,则东部一韵多开唇出声者也;冬部一韵多撮唇出声者也。以舌辨之,则东德翁反,

  • 春秋钻燧

    四卷。清曹金撰。金一名,字葛民,号柳桥,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诸生。著有《古文原始》、《穀书诗集》、《穀书文集》、《穀书词集》等,汇编为《石屋书》。他认为《公羊春秋》已有孔广森、张惠言、刘逢禄穷究其奥

  • 韵府续编

    四十卷。旧本题元青田包瑜(生卒年不详)撰。包瑜字希贤。青田(今浙江瓯海)人。景泰举人,官教谕。著有《周易衍义》。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包瑜《周易衍义》,注曰成化中浮梁知县,因此包瑜应为明代人。视其

  • 巽川集

    十六卷。明祁顺(1434-1497)撰。祁顺,字致和,号巽川,东莞(今广东东莞县)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出使朝鲜,累官至江西右布政使。著有《巽川集》。是集凡十六卷。

  • 脉因证治

    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为脉象,然后是病因、证候、诊治。论说有条有理,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然亦有牵强附会之处,如认为霍乱、泻泄属夏三月,伤寒属冬三月等。有浙江巡抚采进本。

  • 铨部王先生集

    二卷。明王教撰。教字子修,号秋澄。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户部主事,改考功,寻谢病归。后复起考功郎,迁文选司郎中。卒赠太常寺少卿,河南监察御史高举为之作传,载于本

  • 益都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陈食花修,钟谔等纂。陈食花,圭海人,贡士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任益都知县。钟谔,邑人。时正值全国郡邑普修地方志,以备《一统志》采择。按《益都县志》,创修于明洪武、天顺间,再修于

  • 永陵传信录

    六卷。戴笠撰。戴笠,字耕野,明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永陵,是明世宗(嘉靖)的陵墓。该书以纪事本末体记述嘉靖年间史事,各卷标目依次是“兴献大典”、“更定郊祀”、“钦明大狱”、“二张之狱”、“曾夏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