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韵标准

古韵标准

四卷。清江永撰著、戴震参订。江永(1681-1762)字慎修,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江氏于仕途不得志,六十二岁始成贡生。一生专究学问,潜心著述。通《三礼》,晓乐律,治经以考据见长,开皖派之风气。著《周礼释义举要》、《礼书纲目》、《礼记训义择言》、《四声切韵表》、《音学辨微》、《春秋地理考实》、《群经补义》、《乡党图考》、《推步法解》、《律吕阐微》等多种。休宁戴震尽传其学,世称“江戴”。江永以前研究古音的人多不区分时代,把《诗经》、《楚辞》跟汉魏六朝唐宋等不同时代的韵文相提并论,江永则以《诗经》用韵为研究古韵的主要根据,以经传骚子为佐证。标准确定之后,方便于与后代声韵相比较,因之本书命名为《古韵标准》。江氏《古韵标准例言》云:“《三百篇》者,古音之丛,亦百世用韵之准。稽其入韵之字,凡千九百有奇,同今音者十七,异今音者十三。试用治丝之法,分析其绪,比合其类,综以部居,纬以今韵,古音然。其间不无方语差池、临文假借,案之部分,间有出入之篇章,然亦可指数矣。以《诗》为主,经传骚子为证,《诗》未用而古今韵异者,采他书附益之。标准既定,由是可考古人韵语,别其同异;又可考屈宋辞赋、汉魏六朝唐宋诸家有韵之文,审其流变,断其是非。”江氏研究古音与顾氏不尽同,顾氏只凭考据,江氏则兼及审音,他批评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又谓顾氏“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之论是错误的。盖“古人之音虽或存方音之中,然今音通行既久,岂能以一隅者概之天下?”因此“顾氏《音学五书》与愚之《古韵标准》皆考古存古之书,非能使之复古也。”江氏所论极是,古音学的性质从此方明确清晰起来。江氏分古韵为十三部,他分部的特点有四:①真元分部;②侵谈分部;③宵幽分部;④侯鱼分部。顾氏三部分成六部的理论根据是弇侈分立。所谓弇,就是比较闭口;所谓侈,就是比较开口。江氏分入声为八部,即①屋部、②质部、③月部、④铎部、⑤锡部、⑥职部、⑦缉部、⑧叶部。对于声调,江氏主张“平自韵平,上去入自韵上去入者恒也。亦有一章两声或三四声者,随其声讽诵“咏歌,亦自谐适,不必皆出一声。如后人诗余歌曲,正杂用四声,《诗》韵何独不然?”认为古有四声,但四声可以杂用。《古韵标准》卷首有《诗韵举例》一篇。江氏云:“韵本无例,《诗》用韵变动不居,众体不同则例生焉。不明体例将有误读韵者,故先举此以发其凡,自是而古韵可求,其非韵者亦不致强叶误读矣。”江氏所归纳的《诗经》韵例有:①连句韵、②间句韵、③一章一韵、④一章易韵、⑤隔韵、⑥三句隔韵、⑦四声通韵、⑧三句见韵、⑨四句见韵、⑩五句见韵、⑾隔数句遥韵、⑿隔韵遥韵、⒀隔章尾句遥韵、⒁隔章章首遥韵、⒂分应韵、⒃交错韵、⒄句中韵、⒅叠句韵。顾氏于字的归类所以不尽妥当,原因即在于对《诗经》韵例未加详辨,以致把非韵字误为韵字,把换韵的看作是一韵到底的,把韵字误为非韵字等。江永对《诗经》韵例详加辨析归纳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江氏识见高出顾氏之处。另外,江氏注音概用反切不用直音,较前人以己意推测古读、用直音注音高明多矣。《古韵标准》一书既能采择前人的长处,又有个人独到见解,遂成一家之言,为学者所重视。本书最早的刻本是乾隆辛卯(1771年)李文藻在潮阳所刻《贷园丛书》本,此本颇有讹误。另有《墨海金壶丛书》本、《守山阁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等多种。1982年中华书局据咸丰辛亥(1851年)沔阳陆建瀛覆刻本影印,此本有周祖谟所作“前言”,对江氏古音学说有精当的评价。

猜你喜欢

  • 孝经章义

    一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方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人。著述有《春秋集义》十二卷、《孝经章义》一卷、《柏堂文集》六编九十余卷等。宗诚学宗紫阳。是书不以《孝经刊误》为是,认为孝经全书文理接续,

  • 四书讲义

    ① 一卷。明顾宪成(1550-1612)撰。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江苏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万历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因忤旨,归故里。与弟允成创东林书院,与同道讲学其中,抨击奸佞,声名大振,阉党魏忠

  • 祇平居士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清王元启(1714-1786)撰。王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任福建将乐县知县三月而被诬而罢,但政绩卓然。后三十年间,十主书院之任,所成就者众。王元启为学以宋五

  • 读段注说文札记

    一卷。清邹伯奇(?-1869)撰。伯奇字一鹗,又字特夫,广东南海人。此乃纠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之失的随笔记录。虽仅寥寥数则,但不无可取之处。今存稿本,未刊。

  • 卢植礼记解诂

    一卷。汉卢植撰,清黄奭辑。是编用臧庸、马国翰二版本互相校正。如门以向堂为正三句,附属《檀弓》夫入门右下,不附属上文子游趋而就客位下,但为公家讳二句,《诗》、《书》典籍教训也七句,不讳新君二句,收入《曲

  • 惠来县志

    十八卷。清张玿美纂修。张玿美,陕西武威人,廪膳生员,邑举人。旧志始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林春秀,至康熙间查曾莱共四修。雍正八年(1730)特命直省郡县汇辑成书,备修《一统志》,县令张玿美开局修志

  • 删定郝氏尔雅义疏

    二十卷。清郝懿行撰,清王念孙删定。学海堂所刊之《尔雅义疏》相传为王氏删定之本。郝氏之孙联荪、联薇,于同治间重新刊刻严鹤山藏本,该本疏语多于阮元刻本,遂以为足本,而以阮刻为删定之本。罗振玉刊有《王氏尔雅

  • 徐文长集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其字号与里贯均见《徐文长逸稿》。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

  • 尔雅贯珠

    一卷。清朱铨编辑。铨字衡臣,浙江仁和人。尚辑有《山海经腴》。是编卷首有朱氏自识。正文分释训、释亲、释宫、释乐、祭名讲武、释器、田器网罟、肴食、衣服、旌旂、圭璧金石、弓箭羽革、释天、星名、释地、释山、丘

  • 续一切经音义

    十卷。辽释希麟撰。卷首希麟自序题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集。其自序谓:“唐建中末,有沙门慧琳,栖心二十载,披读一切经,撰成《音义》总一百卷。依《开元释教录》,从《大般若》,终《获命法》,所音都五千四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