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河津县志

河津县志

①八卷。清马光远修,刘梁嵩纂。马光远字月生,山东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十年(1671)任何津县知县。按河津旧志,创修于明万历一年知县张汶乾,一修于崇祯四年知县郭景昌。《河津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此编条分缕析,颇便观览。②十四卷。清汪和修,清王麟祥、石青元纂。汪和字云叔,江苏仪征县人,出身举人,道光二十年(1840)任河津知县,同治三年(1863)复任河津知县。《河津县志》同治五年(1866)刻本。此编所述人物、山川、风土、艺文,无不博征约取,缕列分明。其中以山川脉流记载极为详细,如关隘、津梁,俱注明里数远近,便于交通。③十四卷,首一卷。清茅丕熙、杨汉章修,程象濂、韩秉钧胜。茅丕熙,山东历城县人,出身附贡,光绪四年(1878)任河津县知县。《河津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全书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星野,沿革,疆域,形胜;卷二山川,古迹,风俗,物产;卷三城池,坛庙,公署;卷四学校,田赋,兵防;卷五职官,封爵;卷六选举;卷七人物;卷八孝义,寓贤,隐逸;卷九列女;卷十贤媛,祥异;卷十一至卷十三艺文;卷十四著述,杂志,各类下附有诸小目。卷首有序、凡例、图。此编系专续汪和志而作,一切体制义例全部承袭旧志,毫无变动。然每类增补,除山川、疆域等类外,均能按年细排,为续志中的佳本。

猜你喜欢

  • 商子

    五卷。周商鞅(约前390-前338)撰。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公孙氏,名鞅,故又被称为公孙鞅或卫鞅。曾在魏相公叔痤家做过家臣,后入秦国,辅佐秦孝公。初为左庶长,很快升为大良造。秦孝公十二年(前350)

  • 白茅堂集

    四十六卷。清顾景星(1621- 1678)撰。顾景星,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人。少年时代博闻强记,尤喜读经史,善做诗文。南明弘光时考授推官,明亡,隐居于淀湖,入清,屡征不出。后因举荐“博学鸿

  • 俗语典

    近人胡韫玉、胡怀琛编。搜辑常用俗语、谚语、成语等,凡七千二百余条。仿《康熙字典》,按部首编排。每条注出处,不加解释,间或加按语,内容颇丰富。有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版本。

  • 尚书副墨

    不分卷。明杨肇芳撰,其子杨胤奇删补。杨肇芳字葆元,江苏金沙人。乡贡,官太仓训导。杨胤奇字公才,诸生。本书首有马世奇、杨挺枢、张明弼的序,又有杨胤奇的自序和凡例,所列引用古今人姓氏,多至二百七十多人,其

  • 庸书

    二十卷。清张贞生(1623-1675)撰。张贞生,字干臣,庐陵(江西吉安)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著有《玉山遗响》(已著录)、《唾居随录》及《庸书》。是集为其子张世坤、张世坊所刊,凡二十卷,文

  • 名公翰藻

    五十卷。明凌迪知(约1571前后在世)编。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此书录有明一代书牍。编者之意在广采博收,故冗杂极甚。《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 学林就正

    四卷。明陈耀文(详见《经典稽疑》条)撰。陈耀文在明季诸人之中,颇能考证,其所作《正杨》,攻杨慎丹铅诸录之讹,虽词气叫嚣,有乖大雅,而疏通引据,尚不失精详。此书则汇聚驳杂异说,诋呵圣贤。如引慕容盛之论,

  • 毛诗答杂问

    一卷。三国吴韦昭、朱育等撰,清马国翰辑。韦昭,字宏嗣,史为晋讳改“曜”。吴郡云阳(今江苏苏州。一作今陕西淳化西北)人。少好学,能属文,历迁太子中庶子,孙皓即位后为侍中,领国史,因持正为孙皓所杀。有《孝

  • 孟子篇叙

    七卷。清姜兆翀撰。兆翀字孺山,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庆时举人。赵岐曾有《孟子篇叙》,兆翀是书仍用赵氏篇叙之名。首列孟子年表,更以七篇分叙。每篇中又各有叙,从上孟叙起,《梁惠王篇》记历说梁、齐、邹

  • 葬经

    见《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