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经顶门针
二卷。明徐之镆(生卒年不详)撰。徐之镆,建阳(今属福建省)人,万历中诸生,撰有《罗经顶门针》二卷。明代堪舆家罗经测地的规定,仅主二十四向,而略先天十二支之位。徐之镆撰《罗经顶门针》,斥责略先天十二支之位的失误,详论指南针测地之法的重要。并分三十三层而绘图详说。书后又附徐氏门人朱之相所作《图解》一卷。此书叙述详细,辨论精当,是后世学者研究堪舆学的可参之作。只是传本甚少。《四库提要》据清内府藏本,将其书著录于术数类存目。
二卷。明徐之镆(生卒年不详)撰。徐之镆,建阳(今属福建省)人,万历中诸生,撰有《罗经顶门针》二卷。明代堪舆家罗经测地的规定,仅主二十四向,而略先天十二支之位。徐之镆撰《罗经顶门针》,斥责略先天十二支之位的失误,详论指南针测地之法的重要。并分三十三层而绘图详说。书后又附徐氏门人朱之相所作《图解》一卷。此书叙述详细,辨论精当,是后世学者研究堪舆学的可参之作。只是传本甚少。《四库提要》据清内府藏本,将其书著录于术数类存目。
一卷。晋刘兆撰,清马国翰辑。据《晋书·儒林传》,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汉广川惠王之后,安贫乐道,潜心著述,数十年都足不出户。他鉴于《春秋》一传而三家殊途,儒者互相攻击,如同仇敌,于是想
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清胡煦(1655-1736)撰。胡煦字晓沧,号紫弦,河南光山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曾任《周易折中》分纂,又与修《卜筮精蕴》、《卜筮汇义》。此书
一卷,清张倬(生卒年不详)撰。张倬字飞畴,江苏吴江人。张登之弟。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论伤寒。张倬幼承家学,以医闻名。曾与其兄张登参订由父亲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此书
十二卷。朱燮元撰。朱燮元(1566-1638)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进士,历官兵部尚书,总督四川、贵州军务,后晋左柱国、少师,事迹具见《督蜀疏草》条。《朱襄毅疏草》及其总督云贵时,论平定诸苗奏疏
五卷。宋龚庆宣(生卒年不详)辑。龚庆宣,生平事迹未详,一称齐人,概生于南北朝宋、齐之间。此书传说为晋末人刘涓子得自异人所授,原为十卷,后散佚。宋时有残本五卷,另有一卷本,为《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龚
一卷。清朱百度撰。百度,字午桥,江苏宝应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作者因秦焚简策,古籍湮灭,汉朝建立以后,大兴经学,其后经师相承,久而久之,辗转抄书,谬误颇多,从而认为:传流至今不变者,唯有汉碑最古,
四卷。清梁运昌(生卒年不详)撰。运昌字叔曼,一字缦云,号行泉,长乐(今属福建)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嘉庆七年(1802)从同年陈诗庭见钱大昕《读说文法》,便推而广之
一卷。英国散特生(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此书主要论述脉表之用处、心等数种病之根源。此书以前,法国医士马利曾编制脉表,用来观察人身血脉清浊虚实诸象,故散特生著此书以明马利之
一卷。近人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曾师事罗振玉,任清华研究院教授。著述宏富,成就卓著,撰有《殷墟书契考》、《流沙坠简考释》,《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西周金
六卷。《外集》一卷。唐鲍溶(约813前后在世)撰。鲍溶,字德源,生卒年均不详。元和四年(809)举进士,诗人,仕途不得志。但他所作古乐府诗,成为当时独步诗坛的绝唱。与李益为尔汝之交,韩愈、李正封、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