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德指归论

道德指归论

六卷。汉严遵(生卒年不详)撰。严遵(原名庄遵),字君平,蜀(今四川)人,成帝时,常卜筮于成都市,为人言说吉凶利害,日得百钱够自养,便闭门读《老子》。西汉扬雄,少年时曾从严遵学。严遵一生不愿做官,隐居著述十余万言,传说他卒年九十余岁。撰有《道德指归论》十四卷,今所传已不全。《道德指归论》,原称《老子指归》,又称《道德真经指归》。汉人研究《老子》的史料多已亡佚,严遵《道德指归论》也已难见原貌。严遵把《老子》分为七十二章,上经四十章,下经三十二章加以论述。其要旨以自然无为为宗,认为道德而生神明、太和,进而化生天地万物。主张修身之法与道德仁义相统一,强调为国养物生民之策,实为经世治国、君人南面之术。后世学者对此书极为推重,《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新旧《唐志》皆有载录。唐代冯廓注《老子指归》十三卷。到宋代,冯廓注本与谷神子注《老子指归》十三卷并存,宋晁公武作《郡斋读书志》,认为二者为一书、谷神子即冯廓化名,而以一书予以著录。明清研究《老子指归》者,有胡震亨、毛晋、张海鹏等一脉相承。胡震亨辑刻《秘册汇函》时,其书仅存《指归·德经》部分七至十二卷,胡氏改易卷目次序题为一至六卷,又删去经文及《指归》中谷神子注,并将卷末谷神子注文改题为谷神子序而列为卷首,改书名为《道德指归论》,收入其所辑《汇函》,致使《老子指归》一书面目全非。胡氏《秘册汇函》毁于火,毛晋得其残版,合家藏旧籍,辑成《津逮秘书》,收录《道德指归论》,清张海鹏依毛氏将此书收入《学津讨原》。《四库全书》据胡氏《汇函》本收录,并在《提要》中称其为“赝托”,未免有失公正,实亦胡氏之过。现存另有明《道藏》本,标名《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题严遵撰,谷神子注。缺一至六卷,存七至十三卷。其书经文、注文、《指归》并存,或可见严遵书原貌。

猜你喜欢

  • 古今好议论

    十五卷。明吕一经(生卒年不详)编。吕一经字子传,号非庵。崇祯四年进士。官至河南提学副使。本书采辑汉唐以来,直至明代,一些诸儒的议论,分经学、经济二门。经学又分为二十二类,经济分二十四类,共计五百五十六

  • 别本浚谷集

    十七卷。明赵时春(1509-1567)撰。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属甘肃)人。生平详见《赵浚谷集》(辞目)。是集凡十七卷,诗二卷,赋及杂文十五卷。前有其甥周鉴序。据《明史·艺文志》载“时春集作十

  • 文章辨体

    五十卷。《外集》五卷。明吴讷编。生卒年不详。吴讷字敏德,号思庵,江苏常熟人。累官南京左副都御史。吴讷有《祥刑要览》。是编采辑前代至明初诗文,分体编录,各为之说。内集凡四十九体,大旨以真德秀《文章正宗》

  • 培垒居杂录

    四卷。明郑端允(生卒年不详)编。郑端允,字思孟,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郑晓之曾孙也。此书杂采各书劝戒之言,甚至连《太上感应篇》也为所不遗。其意虽主训诲,而其言却不尽出于儒家,盖为杂家之流也。

  • 诗经偶笺

    十三卷。明万时华撰。时华字茂光,南昌(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以文名海内几四十年,不获一第。著有《溉园集》、《诗经偶笺》。是编成于崇祯癸酉(1633)年。大旨宗孟子“以意逆志”之说。其于自序中指出

  • 梅花馆诗集

    一卷。《诗余》一卷。清汪韵梅撰。汪韵梅,字雪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常熟言应千之妻。清代诗人。有诗《书感》曰:“无限沧桑感,临风慨叹频、科名谁济美,使节早承尘。留得书香在,何妨生计贫。所嗟是巾帼,有

  • 周礼郑大夫解诂

    一卷。东汉郑兴(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郑兴字少赣,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官至谏议大夫,因私买奴婢贬为莲勺令,遂不复仕,卒于家。郑兴少学《公羊传》,晚习《左传》,兼明《周礼》,长于历数。事迹见

  • 闺秀集初编

    五卷。清季娴(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撰。季娴,兴化(今江苏淮扬)人,嫁与李氏。编有《闺秀集初编》。是集为明妇女诗歌总集。凡五卷。选录了明代妇女的诗歌,编为四卷,又附词一卷。诗均为近体。是集称“初编”本有续

  • 重修仪征县志

    五十卷,首一卷。清王检心修,刘文淇、张安保纂。王检心,字子涵,河南内乡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仪征县事。刘文淇(1789-1854),字孟瞻,邑人。优贡生。以研究经学名世。著有《左传旧疏考正》

  • 台湾郑氏本末

    六卷。清沈云撰。沈云,生卒年不详,字间亭,浙江德清县人。他是道光甲辰(1844年)进士,后官至广西兴安县知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沈云在京师获得一部江日升所著《台湾外纪》,觉得此书虽然内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