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巴勒布纪略
二十六卷。清乾隆帝敕撰,方略馆编纂。记第一次西藏和巴勒布边境事件。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巴勒布(今尼泊尔)贵族都尔萨野与西藏地方势力勾结,侵占西藏聂拉木、济咙、宗喀等地,西藏告急。清廷命侍郎巴忠、将军鄂辉、成德率兵驰援。次年十一月,经过交涉,巴勒布撤军,奏表归附纳贡。该书将此事经过按日汇编奏折上谕,详记始末。对巴勒布国情、部落亦有纪载。未刻刊,只存故宫图书馆丝栏抄本。1991年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据旧抄本影印,收入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刊第一辑。
二十六卷。清乾隆帝敕撰,方略馆编纂。记第一次西藏和巴勒布边境事件。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巴勒布(今尼泊尔)贵族都尔萨野与西藏地方势力勾结,侵占西藏聂拉木、济咙、宗喀等地,西藏告急。清廷命侍郎巴忠、将军鄂辉、成德率兵驰援。次年十一月,经过交涉,巴勒布撤军,奏表归附纳贡。该书将此事经过按日汇编奏折上谕,详记始末。对巴勒布国情、部落亦有纪载。未刻刊,只存故宫图书馆丝栏抄本。1991年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据旧抄本影印,收入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刊第一辑。
①十二卷。明宋之韩修,吕调元纂。宋之韩字敬斋,河南武安县人。出身进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襄陵知县。才猷迥异,气宇渊宏,在任期间兴建设,息讼狱,政绩甚良。《襄陵县志》隆庆二年(1568)刻本。此
一卷。清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光绪进士,官礼部侍郎。词风近于吴文英。辛亥革命后多怀恋清室之作。有《疆村语业》。对辑校词籍用力甚
十三卷。本书系明代时朝鲜国所刊使臣唱酬之作。所录仅有天顺元年(1457)、二年、三年、四年、八年(1464),成化十二年(1476),弘治元年(1488)、五年(1492),正德十六年(1521),嘉
二卷。《文章表录》一卷。明杨仪撰。其履贯、生卒均不详。本书采古人有关常熟的诗文著作裒为一帙。有:文一卷,自梁鸿至杨舫计三十六篇;诗一卷,自支遁至王宠计四十二首;其《文章表录》一卷,文六篇,诗三首。《表
一卷。原题为辽东巡抚东越喻安性题稿。安性撰有《铨垣疏稿》,天启元年正月由顺天巡抚丁忧,后调任巡抚辽东山海等处提督军务,汇其抚辽疏稿为一卷,内有属夷叩关,复赏举劾文臣五防功罪诸疏。
一卷。清刘体仁(1624-?)撰。刘体仁,字公,颍川(今河南许昌)人。顺治进士,官吏部郎中。曾从孙奇逢问学,与王士祯、汪琬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并精鉴别。著有《七颂堂识小录》
一卷。续一卷。别记一卷,甲行日注八卷。明叶绍袁(1589-1648)自撰。绍袁字仲韶,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天启进士,官至工部主事,崇祯三年(1630年)乞归。明亡后出家为僧。著有《湖隐外史》、《甲
三卷。旧本题为《道院集》。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参见《法藏碎金录》条。因此书“乃王古选录,迥书,故名集要”。此书主要内容是采拮大家高僧名人之言而录之,大旨主佛教宏论与儒家论点相通相近之言。在体例上
十八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著名经学家、史学家。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罗
二卷。清苏时学(生卒年不详)撰。时学字元,号父山,藤州(今广西梧州)人。此书是时学读毕沅校《墨子》一书,有所订正,编录成书。如《法俨篇》云:“莫不羊豢犬猎”,时学以“”乃“刍”“羊”两字误合一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