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
【源】 系代北复姓叱干氏所改(60,62)。【布】 清时陕西蒲城多此姓(60,62)。今大陆仍有此姓(91)。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系叱干氏所改。陕西蒲城有叱氏。” 叱干,代北地区姓氏。属鲜卑族。
【源】 系代北复姓叱干氏所改(60,62)。【布】 清时陕西蒲城多此姓(60,62)。今大陆仍有此姓(91)。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系叱干氏所改。陕西蒲城有叱氏。” 叱干,代北地区姓氏。属鲜卑族。
读音:nǚ xī liè【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60,71)。其先在辽时属呼伦贝尔敌烈部,以部为氏,至金时始称女奚烈,在元时又改称亦乞烈,明清时均称钮祜禄氏(100,180)。②赐姓。金宣宗赐张资禄姓
读音:tài dòu【综】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见《列子》(7,11,17)。亦作〔太豆〕(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集仙传》: ‘黄帝时邑夷后裔,造父师之。’
读音:Bādámǔ珞巴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收载,本部落名,以之姓氏。
读音:Zēng曾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出自姒姓。夏王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建立鄫国。后国灭,子孙后代遂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阝)旁为曾,表示离开故城。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苍山西北一带。西汉
读音:Biédū《姓氏词典》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元有别都温,明有别都卢。”未详其他。
读音:Qiāng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姓苑》。本为地名,或以地为氏。一作“羌丘”。
读音:Tóng’ān【综】 清镶蓝旗满洲亲军南泰之妻为佟安氏(260)。
读音:Shí【源】 ①系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有时氏,见《世本》(17,60,62)。②系自嬴姓。古有时国,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路史》(17)。③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之后(60,62)。④清满洲人姓
读音:yuán zhòng【源】 ①春秋时陈大夫原仲之后,见《姓氏英贤传》(6,7,12,60)。②春秋时郑大夫原仲之后,见《姓苑》(17,62)。【人】 原仲蔑,春秋时楚悼王之大夫(6,7)。历史上
读音:Mòlú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总论·变夷》载: “莫芦之为芦,或为卢。”或作“莫卢”,姑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