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剌
【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剌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乌拉(24)。
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乌拉”,姑兼收以备考。
【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剌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乌拉(24)。
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乌拉”,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yǎ【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公族之后,见《路史》(17,62)。 ②清满洲人姓,世居吉林乌拉(23)。清驻防杭洲满洲八旗有雅姓(254)。【布】 安徽淮南(362)、浙江上虞(279)、陕西
读音:Nòu【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族之后有獳氏,见《姓考》(17,62)。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 “源于姬姓,‘卫公族支庶之后’
读音:o/Aw,Au【源】 ①匈奴有奥鞑王,奥姓出此(60,62)。 ②或为奥屯氏、奥鲁氏所改(60,62)。【布】 内蒙古乌审旗(369),台湾屏东、宜兰、台北(64,68,261)
读音:qiū dūn【源】 北魏献帝七分国人,以次弟豆真为丘敦氏(7,9,10,242)。【变】 北魏孝文帝时改丘敦氏为丘氏,见《魏书·官氏志》(7,60,70)。【人】 丘敦堆,北魏时征西将军、淮临
读音:Tái/Tair【源】见《直音》(15,21,62)。
读音:Dōng【源】 ①相传舜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有东氏(17,21)。②相传伏羲之裔东蒙氏之后,见《路史》(17,60)。③高丽人有北氏、东氏,其先必以方位为氏(7)。④土族什东加氏后改为东氏(195
读音:Wūshēn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ruò jiǔ【综】 后燕鲜卑人有若久氏,步兵校尉若久和,见《后燕录》(6,12,17,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乃鲜卑姓。后燕有若久·和,步兵校尉。
读音:Wěn《姓氏词典》引《新编千家姓》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查《新编千家姓》,“愠”音yùn。姑录之以备考正。)
读音:Jì【源】①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故城在今北京大兴西南),后因氏(12,17,60)。②范阳(故城在今河北定兴南固城镇)地多蓟,因以名,是以地为氏(60)。 【望】内黄(17,418)。 【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