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托和囉

托和囉

读音:Tuōhéluó

【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五派,出黑龙江、虎尔哈、乌喇、叶赫、喀木屯、苏完、萨哈尔察、阿库里河、哈达、松花江、胡鲁色、长白山、吉林乌喇、爱湖、碧尔坤苏苏等地(23,63,180,260)。【变】①亦作〔托活啰〕(260)。②后改为陶氏(180)。③清满洲正白旗中有托和洛氏(256,259),托和络氏(72),托活络氏(254),托活洛氏,託和络氏,托科罗氏(259),託和洛氏(412),满洲正蓝旗中有託克洛氏(259),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托柯鲁氏,托柯罗氏(256),正蓝旗满洲前锋护军布三泰之妻为托和罗氏,正黄旗满洲马甲西兰泰之妻为托和洛氏,正白旗满洲护军李住之妻为托霍罗氏,正红旗满洲前锋护军雅图之妻为託和罗氏,正白旗满洲马甲马尔赛之妻为托郭罗氏,正黄旗满洲马甲唐九之妻为托克罗氏,正黄旗满洲领催达尔达哈之妻为托克洛氏,镶白旗蒙古马甲乌萨纳之妻为托科啰氏,正白旗满洲领催五十四之妻为拖科啰氏,镶黄旗满洲马甲汪嘎利之妻为託郭洛氏,正蓝旗满洲马甲萨尔太之妻为託阔洛氏,正白旗满洲护军克兴额之妻为托罗洛氏(260),清副都统、满洲正白旗人托阔罗乌勒西布(61),〔托和洛〕、〔托和络〕、〔托活洛〕、〔託和洛〕、〔托霍罗〕、〔託和络〕、〔托科罗〕、〔托活络〕、〔託克洛〕、〔托柯鲁〕、〔托柯罗〕、〔托和罗〕、〔託和罗〕、〔托郭罗〕、〔托克罗〕、〔托克洛〕、〔托科啰〕、〔拖科啰〕、〔託郭洛〕、〔託阔洛〕、〔托罗洛〕、〔托阔罗〕等似均系托和啰之异译。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黑龙江、呼尔哈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后或改为单姓“”。见《满族姓氏录》。

或作“托和洛”,姑兼收以备考。

猜你喜欢

  • 读音:tiáo周礼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和合之,其世官者氏焉。(见《姓苑》)调氏,周礼调人之后,因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

  • 八剌忽䚟

    读音:Bālāhūdǎi【综】 元时蒙古人姓(57)。《南村辍耕录》作〔八鲁剌忽〕(13)、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巴哩勒都〕和〔巴哩勒呼〕(24)。【人】 唵木海(一作乌木罕),八剌忽歹氏,元太祖时

  • 北山

    读音:Běishān《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弘吉剌

    读音:Hóngjílá【源】 ①蒙古人姓。源出蒙古迭儿列斤族系,在辽时译称〔王纪剌〕,至金时译称〔光吉剌〕或〔广吉剌〕,至元时多数蒙古人称弘吉剌,当以部为氏。金时散居呼伦湖东南,元时迁到漠南地区,后散

  • 塔塔爾

    读音:Tǎtǎěr【源】①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源自元时蒙古塔塔儿氏(23)。②清时实宝禅氏改为塔塔尔氏(23)。③清驻杭州满洲八旗中亦有塔塔尔氏(256)。【变】一作〔塔他

  • 子淵

    读音:Zǐyuān【源】 春秋时齐顷公之子公子湫,字子渊,其后以为氏(4,17,60)。【变】 在《姓纂》中林宝因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将子渊改写作〔子泉〕(4,60),实无子泉氏。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

  • 读音:jùn【源】 见《姓苑》(7,9,12,17)、《直音》(15,21)。【变】 一作〔蕈〕(91)。【望】 陇西(17,21,418)。【布】 河南潢川有此姓。【人】 菌改,秦时守塞吏,见《吕氏

  • 格魯

    读音:Gélǔ裕固族姓氏。或称“格鲁克”,本指喇嘛教之格鲁派,即黄教,以教派为姓氏。后或改单姓“葛”,盖取“格鲁”之首音谐“葛”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

  • 巴哩勒都

    读音:Bālīlèdū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史》有乌木罕,即姓巴哩勒都氏。

  • 陉阳

    读音:xíng yáng秦宣太后弟封陉阳君,因氏焉。(见《英贤传》)颛帝后有陉阳氏。(见《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