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和羅
【源】 唐时南诏投和罗国王姓投和罗,名脯邪迤遥(7)。当以国为氏。
《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唐南诏投和罗王,姓投和罗,名脯邪迄遥。”未详其他。
【源】 唐时南诏投和罗国王姓投和罗,名脯邪迤遥(7)。当以国为氏。
《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唐南诏投和罗王,姓投和罗,名脯邪迄遥。”未详其他。
读音:Wūyáng【源】 见《姓觿》(17)。古有名巫阳者,善卜筮,或其后以为氏(62)。按,湖南芷江南有巫水,亦曰无水,芷江东南有无阳县,今已改名为午阳,巫阳即无阳,或以地名为氏。【望】 楚郡(17
读音:Sīdǔ现行彝族姓氏。或写作 “司杜”。今四川之马边、峨边等地有分布。此姓系马边、峨边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Yī'nālóu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 云: “一郍蒌氏,后改为蒌氏。”(按: 郍,即 “那”之异体。一郍蒌,即一那蒌氏,亦即壹那蒌氏,又
读音:Gāng【源】 高丽人姓。凡二派,出易州、望京等地(23,63,260)。【布】 河北万全(326)、台湾台东、台北(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冈茂思,清镶蓝旗包衣人,世居
读音:Zōng《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Xiàhóu夏侯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杞为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封以侯爵,以奉大禹之祀,世称夏侯,其后代子孙因以为姓氏。夏侯姓以谯郡(今安徽、河南之间)、鲁国郡(山东曲阜)
读音:Shímùlǔ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珲春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按:疑此乃“舒穆禄”之别译,其先乃契丹人,辽时译作“述律”,金代则为女真姓,译作“石抹”,至清
读音:Yībógél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版)作“颜不草歹”(按:草,疑为“革”之误)。
读音:Lù【源】 系陆氏、睦氏所改(60,62)。【望】 河南(17,60,418)。【人】 坴常,明时大足人,宣德中任崇县丞(21,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
读音:táo【源】①桃,春秋时鲁邑(故城在今山东汶上东北40里),以邑为氏(60,62)。一说,桃为周大夫采邑,因氏,见《姓考》(17)。②其先食邑桃丘(故城在今山东东阿西南),因氏(7,24)。③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