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庸
【源】 舒庸,周时国名,偃姓,春秋时灭于楚,子孙因以为氏,见《姓考》(17,62)。舒庸,故城在今安徽舒城,庐江二县境(8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乃舒氏之族。《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觿》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偃姓。舒庸,周代国名,故址在今安徽舒城县境。”
【源】 舒庸,周时国名,偃姓,春秋时灭于楚,子孙因以为氏,见《姓考》(17,62)。舒庸,故城在今安徽舒城,庐江二县境(8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乃舒氏之族。《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觿》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偃姓。舒庸,周代国名,故址在今安徽舒城县境。”
读音:shā陕西高陵有此姓。(见《姓氏考略》)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音‘沙’。陕西高陵有此姓。”
读音:Jiānglǘ【源】 系自嬴姓。战国时秦公子将闾之后,以王父字为氏(7,17,60)。【望】京兆(418)。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续通志·氏族略》
读音:Bāgōng【源】 春秋时巴子之后有巴公氏,见《姓源》(17,62)。春秋时巴国,子爵,史书亦称巴子,详见巴氏。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姓氏词典》亦载,其据《姓源韵谱》注
读音:Rě《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宋有喏嵬。”未详其他。
读音:Hǎlǎlǔtè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顺帝孛尔只斤·阿速吉八之母即姓哈喇鲁特氏,未详其他。
读音:Lú'nú【源】 卢奴,县名,属中山(故治在今河北定县),是以地为氏(60,62,63)。【布】清时济阳(故城在今山东定陶)有此姓,见《广韵》(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
读音:Wèi卫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周文王之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淇县) ,建立了卫国, 其后人以国名为姓。二是源自鲜卑族姓氏。卫姓起源于河南, 后来有一支迁徙到河东郡, 以河东为郡望, 另一支迁到
读音:hé dòu líng纥豆陵氏,代人,孝文改为窦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南三字姓》)魏武命为纥豆陵氏,其归华也,魏孝武复之为窦氏。(见《路史》)梁御因官北边,家于武川,改姓为纥豆陵氏。(见《周
读音:zhāo周康王名钊,或其子孙以为氏,又或金姓所改。(见《姓氏寻源》)钊朝佩,三河人,万历间广西梧州卫指挥。(见《万姓统谱》)
读音:Zhèngxī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