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呷
读音:Sūxiá
【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有此姓(208)。
读音:Ménzhìxí【源】 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变】 一作〔门质老〕(431)。
读音:Mùhù【源】当为慕护跋之后,以慕护为氏(60,62,63)。亦见《通志·氏族略》(1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据《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当为莫护跋之后,以慕护为氏。”
读音:Xùnníyàot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一作〔孙尼耀特〕(260)。
读音:Nàmóulú【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纳木都鲁〕(24)。【望】 陇西(71)。
读音:Xiān【音】 又音现(Xiàn)(17)。系音变而为去声(7)。【源】 ①系自子姓。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因氏,见《风俗通》(1,17,21,60)。②蜀之鲜氏系鲜于复姓所改(60,62)。亦见
读音:Yíhé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Luán【综】 源出不详。或为栾之讹字。台湾南投、花连、台东等地均有此姓(68,261)。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景县、昌黎、黄骅,山东之昌乐、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
读音:Lí【源】 周时国(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之后有棃氏,见《姓源》(17,61)。【望】 淮南(17)。【布】 台湾高雄(68,261)、河南确山等地均有此姓。【人】 棃公弁,明时
读音:Pǔdá《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收载,其注称: “元有普达·失理。”未详其他。
读音:wú jiāng复姓,毋将氏。(见《通志·氏族略·复姓》)▲<汉>毋将永,兰陵人,经学家;毋将隆,颍川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