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ōu

【源】 ①系自姚姓。舜之后分封有邹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平),子孙以国为氏(17)。②系自曹姓。古帝颛顼之裔,春秋时邾子之支庶封于邹(故城在今山东邹平东南28里),后灭于楚,子孙以邑为氏(7,17,60)。③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涽公之裔,正考父禽邑于邹(故城或在今山东高青之旧青城县),生叔梁纥,遂为邹氏(6,7,21)。④西夏人姓(95)。⑤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⑥回(176)、土家(387)、苗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亦作鄹(62)。【望】 范阳(17,60,418),鄹邑(261)。【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江西、山东、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多此姓,6省邹姓约占全国汉族邹姓人口68%。【人】 邹忌,战国时齐威王之相国,封于下邳,成侯(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鲜、回、水、苗、土家、布依、纥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引 《说文》 云: “邹本邾娄国,改为邹。后以为氏。帝颛顼之后所封。”“邾娄” 促读而为“”,曹姓国,故此当以国为氏。系出曹姓。②郑樵则云: “子姓,宋湣公之后。正考父食邑於邹,生叔梁纥,遂为邹氏。其地今兖州邹县是也。” 此以邑为氏,系出子姓。望出范阳。

春秋时齐有邹衍、邹忌; 汉代有邹阳; 唐代有邹游; 金代有邹谷,大理寺丞; 明代有邹迪光; 清末有邹容。

猜你喜欢

  • 多林

    读音:Duōlín【综】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石代之妻为多林氏(260)。

  • 读音:lín颛帝高阳才子大临,子孙以为氏。(见《路史》)临,晋邑,以邑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汉>临存孝,北海人。<隋>临孝恭,京兆人。

  • 喇摇

    读音:Lǎyáo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原意为“骨头”。汉姓为“王”,乃是对阿昌化了的汉族王姓之称。对阿昌本族之王姓则称“喇纳”(意为“黑”),见《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

  • 叔夜

    读音:shū yè【源】 周时八才子之一叔夜之后(6,7,12,60)。【人】 叔夜子庄,春秋时楚康王大夫(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周八士叔夜之后也。”此

  • 可足渾

    读音:Kězúhún【源】 代北鲜卑族姓(242)。可足浑疑系可朱浑氏之异译(6,70)。【人】 可足浑健,后燕城阳太守,封新汲侯(242)。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前燕慕容

  • 读音:Xiàn/Shiann,Syan,Hsien【源】 见《姓苑》(7,15,17,21,60)。【变】 亦作〔羡〕(60)。【布】 清时河北冀县(60,62),今陕西城固(383)、台湾桃园(68

  • 读音:Tǒu【综】 一作纠,河南杞县有此姓(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读音:Huàn/Huann,Hwan【源】 见《姓苑》(9)、《中华姓府》(63)。【布】 辽宁沈阳大南关有此姓(62)。

  • 嗢石蘭

    读音:Wǎshílán【源】 北魏时代北大姓99,其一为乌石兰氏(60,62)。其先为乌石兰氏,后人恐与乌落兰氏相混,乃改乌为嗢(70)。【变】 北魏孝文帝时改嗢石兰氏为石氏(7,27,62,70)。

  • 陆终

    读音:lù zhōng吴回生陆终,其支庶为陆终氏。(见《姓氏寻源》)祝融子陆终之后。(见《通志·氏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