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āo

【源】 见《正字通》(86)。《左传》郑有行人良霄,《史记·楚世家》是谓霄敖。其后人以为氏(60,62,63)。【布】 北京(91)、台湾嘉义、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霄略,见《韩非子》(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福建之宁德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并注其源: ①其据《左传》 注云: “郑有行人良霄。” 良霄系春秋时郑穆公庶子公子去疾之孙,其后或以祖辈名为氏。系出姬姓。②其据 《史记·楚世家》 注云:“‘是谓霄敖’,其后人以为氏。”霄敖,楚君,若敖之子,楚武王之父,亦以名为氏,系出芈姓。《中国姓氏大全》 称: “春秋时郑有行人 (古代负责朝觐聘问的官) 良霄,又称霄敖。” 视良霄、霄敖为一人,误。

韩非子》 载有霄略。

猜你喜欢

  • 读音:Gōng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上古时期黄帝大臣共工氏之后。二是改姓,源自“共”姓,共氏因避难加龙成“龚”姓。三是以国名为姓。共国本为商朝诸侯国,后被周文王所灭,后世子孙遂以国名为姓,

  • 刹利

    读音:chà lì【源】 ①天竺(今印度)贵姓有刹利氏,见《梦溪笔谈》(20,60)。 ②隋、唐时南诏单单国王姓刹利。见《隋书》(24,60)。③师子国王姓刹利,见《通典》(60,62)。【变】 亦作

  • 读音:Fú【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Huān《姓氏词典》据《姓觿》收载。其注云:“以地名为姓氏。酄,春秋鲁国下邑。地在今山东肥城县西。”《集韵》:“‘酄’, 或作‘��’, 通作‘驩’。”《正

  • 可悉

    读音:Kěxì【综】 北魏时有可悉陵,年17为都幢将,从太武帝猎,空手博猛兽以献,封暨阳子(7,24,26,63)。张澍考证,《魏书·列传》载,拓拔素长子为可悉陵,素太祖从母所生,盖姓拓拔,可悉陵为名

  • 读音:sǎn【源】 ①周文王时四友之一散宜生之后(7,17,60)。②西夏人姓(31,101)。③清时蒙古人姓(260)。【变】 一作〔〕(17)。【望】 江夏(17,418)。【布】

  • 北卻

    读音:Běiquè【源】 西夏人姓(95,240)。

  • 读音:Yǎn【源】 见《中华姓府》(63)。或系因表演为生者以为姓(62)。【布】北京、湖北武汉、四川成都(91)、陕西城固(383)、台湾宜兰、新竹(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

  • 读音:guān【音】 冠氏有二音,起源各异,世分两姓(16,63)。参见冠(Guàn)姓。【源】相传古贤者贤冠子之后有冠氏,见《风俗通》(1,11,12,15)。吴(今江浙地区)人之姓。见《姓苑》(2

  • 读音:Yīng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之子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为应侯,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历史上西域姓氏中有应氏。应姓发源于河